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患病预后 > 磁刺激对脊柱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磁刺激对脊柱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运动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短期内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也是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与刺激频率有关。有学者证明高频(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张新等将蝶形线圈磁场中心置于大鼠前囟上方,每日定时行阈上强度刺激,频率0.5Hz,每日个脉冲,连续刺激4周,得到阳性结果。上述实验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研究者研究的动物脊髓损伤的时期不同或采用的实验仪器、实验方法等不同有关。一般认为高频可以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低频可以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究竟哪一种参数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变化改善更有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还有学者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与脊髓损伤部位有关。Poirrier等建立了高位(T4-5)和低位(T10-11)大鼠不完全性胸髓损伤模型,应用频率为10Hz的蝶形线圈对大鼠头部进行磁刺激,持续8周,结果发现磁刺激组高位胸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评分高于低位胸髓损伤大鼠,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低位胸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高位胸髓损伤大鼠。

在临床研究方面,Lundell等发现磁刺激作用于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可在其胫骨前肌引出运动诱发电位,甚至在部分患者身上引出踝关节背屈,这提示即便已被诊断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其皮质脊髓束仍可能存在部分连续。Ziemann研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皮质脊髓束的功能。Roy等研究发现,刺激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区皮质,以此增加对残存皮质脊髓束的驱动能力,可能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Smith等对2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磁刺激,刺激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刺激前明显提高Belci等研究了磁刺激对4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发现刺激患者枕叶皮质对其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而刺激运动皮质则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这可能与运动皮质对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影响更大有关。潘钰等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22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级标准评价为C级的T5-12节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12例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患者于CZ点(按照脑电国际10-20系统定位该点)给予磁刺激,并接受常规康复训练;1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治疗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运动评分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促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步行功能。Cortes等发现应用80%运动阈值的经颅磁刺激可以增加脊髓的兴奋性。有学者应用频率为5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颈髓损伤患者进行连续5d的治疗,发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白金柱等对30例不完全性T10-12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结果发现经训练后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运动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均显著提高。以上研究提示脊髓损伤后存在自发可塑性和经干预后可塑性,脊髓的可塑性是脊髓损伤恢复的重要机制之一。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使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影响皮质脊髓束,从而使脊髓产生长时程的可塑性变化。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磁刺激改善运动功能的机制主要是基于脊髓的可塑性,不同刺激频率和刺激强度的磁刺激对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不同,究竟哪一种参数能最大限度地改善运动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









































北京治疗白癜风
白癫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hbyh/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