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患病预后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否评估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否评估篇



随着颈肩腰腿痛的日渐泛滥,人们对于运动康复的诉求也逐步升温,市面上诸如体态调整、步态调整、婴儿模式训练类课程如雨后春笋一般,着实让人有些应接不暇。我也在思考,这些课程或是老师的高明之处究竟在哪里:是发现客户身上的薄弱环节?是通过训练改善客户之形体问题?还是缓解身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还是规避运动风险,提高运动表现?亦或是提高控制能力,达到最完善的运动机能?我粗略的浏览了一下上述课程,对于内容不置可评。我们诺亚第人一直强调先评估,再调整;先调整,再训练。为了让大家清晰调整训练的意义,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你的客户中,有多少因为你过于粗糙的运动建议导致跑步膝痛、跑步腿粗、卧推肩痛、仰卧起坐腰痛的?这时你再想想,我们是解决问题,还是制造问题呢?所以扪心自问一下,有如此多的问题都不清晰的情况下,为何要采用粗放式的训练来折磨他人呢?我也时常与其他老师讨论这类话题,首先应当避免过多的唯心主义。我们今天所研究讨论的范畴呢,限制在骨关节功能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框架之中。比如你说某个腰疾患者自从信仰了佛教以后,症状消失了,整个精神面貌也有非常大的改观,不好意思,这个不在咱们研究的领域之中。大家都知道我们诺亚第以评估精准闻名于世,我们建议是尽可能详尽的精细化操作。所谓精细化操作,就是要有一套完整详尽的思路,够精准,够细致。有些人可能认为没必要搞得像我说的一样精细,那我就要反问道,对于堪比整容的调整训练,有谁会在自己的脸上大刀阔斧而不是精雕细琢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字面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雕琢玉器。如果把人体比作他山之石,那作为攻玉的艺术家来说,是否需要缜密的思维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呢?同样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越发精细的评估其实是越省力气的路径,比如评估不准确极其容易导致返工、无解甚至徒劳,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求大家一定要精细化操作的缘由了。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客户实例,谈一谈我对精细化调整类训练的看法,旨在提高大家对于科学调整的认识。老规矩,框架如下:一、清晰目标,阶段定义,高瞻远瞩。二、精准评估,按图索骥,触类旁通。三、精细调整,化零为整,未雨绸缪。由于所讲内容过于繁琐,特分为上下两篇——评估篇与调整篇,本文隶属评估篇,着重介绍框架中的一、二两条。还请各位耐心审阅。清晰目标,阶段定义,高瞻远瞩是什么意思呢?在训练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定的目标。比如有些人想改善高低肩,有些人想解决下背痛,有些人想改善步态,有些人想跑得更快更持久。所以说在整个调整训练中,首先要清晰客户的运动目标是什么:到底是单纯的功能复健,还是体态的调整,亦或是两者兼具,甚至更多。尤其是对于混合式目标的客户,对于训练师的挑战是很高的。个人建议在严密的评估后要分清主次,分阶段定义详细的小目标,从而做好训练量的分配。当然理想状态下还要有更高的目标和设计方案。比如我的这位客户,第一诉求是解决腰部僵硬不适,尤其是早起刷牙时腰背部不适。在评估过程中还发现一系列体态问题。在第一阶段的调整中着重进行了腰骶功能的改善及部分重建。由于训练量的分配,腰骶部不适得到明显解决,然而体态问题却没有明显改善。再比如我的另一位客户,第一诉求为解决体态问题,在接下来的评估问询中还得知下背僵硬不适,在两个阶段的训练中不仅改善了体态,还改善了下背不适的问题。清晰目标后,进入极为重要的评估阶段,可以说,如果评估不到位,接下来的调整训练及整套的运动处方都是无稽之谈。就像医生给病人开处方一样,如果不清晰病理病症,就有可能导致误诊甚至医疗纠纷。精准评估,按图索骥,触类旁通是什么意思呢?评估过程要根据个体的差异尽量精细化,切记“一招鲜”,还要像侦探破案一样,根据线索顺藤摸瓜、弃症寻根,必要的时候还要像浪漫主义诗人一样有足够“天马行空”的思维,尽可能的使自己的思路开阔完满。个人建议,评估流程为静态评估——动态评估——动力链条评估。基于对外在的调整,所以需要静态的比对;同时通过观察静态姿势可以发现潜在的肌肉张力不对称及骨关节排列的代偿组合;进而取用动态的动作鉴别静态之真伪,设计动力链条的评估方便选择合适的运动处方。举例来说,比如有位久站后腰疼的客户你帮她静态评估完后发现骨盆前倾。动态检测的时候发现臀肌无力,然后你帮她设计了深蹲刺激臀部的动作,结果是你忽视了蹲起这个完整动作的评估,而恰巧客户本身存在足背屈受限。结果在蹲起的练习中,总是足部过度旋前、膝关节外翻代偿,不仅没有很好的刺激臀部,反而有可能导致膝关节甚至腰椎的额外负担甚至损伤。评估原则为除了传统的评估以外,还要注重整体观念的应用,更要进行还原生活模式的评估,进行动态和动力链条的评估时,要基于正确的运动模式。比如高低肩的客户调整案例,绝不仅仅是肩带周围肌肉张力失衡这么简单。比如如下这些真实的案例:在这一系列高低肩的案例中,仅仅第一个是肩胛骨周围肌肉力量出现失衡导致的,而其他案例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评估操作,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备注: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其他案例的具体分析不做讨论)。所以在评估过程中,要有整体的思路,结合实际仔细分析问题是自上而下产生还是自下而上。同样要注意还原生活模式,在生活中,看看他有哪些习惯性的动作引起甚至加重了这样的不平衡,比如背单肩包、跷二郎腿、看电视的位置、睡觉的姿势等等。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还原生活模式这个问题。此前我的一个减脂腰痛患者主诉腰痛久治不愈,结果呢在询问过程中发现他是一位长跑爱好者,当进行动态评估时发现髋关节活动受限,上半身旋转代偿的厉害,而检测中又发现此人胸椎旋转功能缺失而腰椎过多代偿,还原到他的训练中,每天都要进行无数次腰椎的过多旋转,你说他不腰疼才怪!所以真正评估完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案例,那你为何还是一种训练模式吃遍天下呢?恭喜你,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才能更接近真理。实际的静态评估,不仅包括传统的正面观、侧面观、背面观。还应包括姿势的评估,包括所有与主诉相关问题或症状的静态姿势的评估。比如很现实的问题你的客户告诉你说想要调整驼背,并告诉你坐久了腰痛,早上刷牙腰痛。假设你不进行坐姿的评估和刷牙姿势的检测,如何给别人调整训练呢?再说一个比较尖锐的调整话题——功能性长短腿,我们经常测量的是躺着或趴着的姿势,而现实中观测记录的是双足站立下的影像,可有没有想过通常久坐的人又是在坐骨支撑的情况下的表现。如果不仔细鉴别,很有可能导致完全相反方向的训练方案。静态评估完,还要进行详细的动态评估(单一节段关节评估为主)。所谓障眼法,有可能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假象。比如下面的图片中明明长度一样的线条,却看着好像是有长有短。再者,比如高低肩第二个案例的图片看,左肩高于右肩,好像左边的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缩短了;然而在进行动态评估时,发现左侧的上斜方肌、肩胛提肌根本不存在弹性势能释放不足的状况,恰恰是右侧的胸锁乳突肌过紧导致了头颈左侧屈、右侧斜方肌被动牵拉肩胛骨上抬导致的。动态评估建议分两步做,即柔韧度测试和肌力测试,且设计评估动作时一定要考量生活实际和是否符合正确的运动模式。比如长期久坐的人,有些人的臀部是短缩紧张的,而有些人是过度拉长松弛的,有些人是保护性挛缩的,要在实际临床中谨慎鉴别。说到正确的运动模式,比如在静态评估中经常发现颈部肌肉僵硬的客户,也绝不可以用环转的动作来检查颈部的活动度和灵活性。说到动力链条的评估(多关节联合运动评估),单关节的功能障碍,有可能引起其他关节的功能代偿,从而引起过度负荷,进而影响动作的整体协调,甚至是整体动力链的功能障碍及运动损伤。然而情况不是绝对的,有些时候我们是否会认为:单关节活动有问题,多关节联动一定有问题;站都站不好的人,走路肯定走不好,跑步肯定也不行。然而事实不是。所以在评估中进行完了前两步后一定要结合运动目标设计相关复合动作检查多关节联动,而不是简单地以偏概全,目的是选择合适处方,规避运动风险。比如,肩伸受限的人摸背不一定受限;有些人站立时有明显的骨盆侧倾,肌力测试时髋外展肌群肌力差异明显,然而在跑步时却并没有明显之代偿。即便如此,为了调整训练的安全有效,动力链条的评估依然必不可少,在多关节联动的评估中,也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动作模式,因为很多人不会正确使用身体关节,即使单一关节活动不受限时也容易存在关节配合(联动)效率低下甚至功能障碍的问题。比如下蹲受限的案例,有些人是没有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的,下图的案例主诉右侧前交叉韧带重建,现有症状下蹲膝痛。在评估过程中,发现辅助胫骨内旋疼痛全无。评估结果是膕肌费用性萎缩导致的膝痛。虽然上文我们把流程分的非常清晰,然而在实际评估过程中,三者顺序是相互颠倒、相互穿插甚至相互包含的,尤其是许多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是先要进行功能链体的评估。比如有些客户,跑了很久之后告诉你,说上下半身的比例越发失调,结果进行跑步姿势评估时,极有可能发现髋屈角度不够,接着进行动态评估监测发现髋关节功能障碍,髋屈肌无力,进而在静态中还发现一系列腿围变化及下肢骨关节排列的问题。这其实就是评估顺序的一个重新整合。当各位把所有评估,无论静态、动态还是动力链甚至生活动作的评估运用的炉火纯青时,你发现的问题越发清晰,越发的“离奇曲折”,评估的结果会越发接近事实,只有评估的近似完满,在接下来的运动处方中才能越发具体的给出运动建议和动作规范要求。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教练从不进行评估就开始指导训练了,认为别人能做,你就一定能做,结果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如果这时你还是不屑一顾,再回头想想在文章开端问大家的问题,是否有那么一丝丝面红耳赤?如果清晰了这些,你大概可以会理解,为什么现在有些老师和我讨论问题的时候我着实无从回答的原因了。讲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评估的思路才是价值连城的”的这句话。如果没有呢,那就建议把前面的内容再读几次,如果理解了,那么恭喜你,我们可以讨论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设计运动处方的话题了,个人认为除了普通的肌力调整外,还要注意生活中破坏因素的去除、姿势的教育及控制、动作模式的教育及控制和动作整合。当然了这些内容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以案例的形式给大家阐述。有句话叫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你回过头来去审视自己所调整的艺术品时,看看到底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还是八大山人鸟儿鄙夷的眼神?特别感谢:特别感谢文章中出镜的学员,为保护个人隐私,图片部分他人不得转载,谢谢合作。本文作者裴海涛诺亚第第二届预备导师山东地区最贵私人教练研究方向:减脂塑型、体态调整、运动康复









































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hbyh/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