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患病预后 > 秋季运动如何选

秋季运动如何选



随着气温的下降,我们已经渐渐感觉到了秋天的脚步。气候宜人的秋季,让那些原本因为酷暑而疏于运动的人们又有了运动的兴致。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在户外运动的时间也有所增加。然而要注意的是,季节的更替会让我们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比如会出现秋乏、秋燥等现象,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何养生健身,秋季锻炼有学问。

  秋天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秋季可谓锻炼的好时节。秋天经常参加健身活动,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秋季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气候变化。

  如何进行冷水浴锻炼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至20℃之间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因此很适合开始冷水浴锻炼,可以逐渐坚持至深秋、甚至是冬季。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人感到头脑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第三,洗冷水浴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据日本的研究者报告,哮喘儿童如每天用冷水沐浴1分钟或用冷水淋浴30秒钟,有可能防止哮喘发作并减少对药品的需要。

  冷水浴锻炼需循序渐进:洗浴部位应“由局部到全身”、水温应“由高渐低”、洗浴时间也应“由短渐长”。常见的冷水浴锻炼有以下四种:(1)头面浴,即以冷水洗头洗脸。(2)脚浴,双足浸于水中,水温可从20℃左右开始,逐渐降到5℃左右。(3)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可太猛,时间不宜太长。(4)淋浴,先从32℃左右温水开始,渐渐降到用自来水洗浴。

  冷水浴并非适合每个人。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空洞性肺结核、坐骨神经痛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淋浴。

  运动适量防止损伤

  从夏天的不爱动,到秋天的动起来,这其中还需把握好度,并非运动越多就越好。从中医理论讲,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适时有度地进行。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而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

  秋天气温下降,时常阴雨连绵。肌体在这种环境下会引起血管收缩,关节活动能力减弱,极易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损伤。专家提醒,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运动的幅度、强度都要适当,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

  另外,秋季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本身有高血压的病人在秋季的血压往往要较夏季增高20毫米汞柱,很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所以晨练前最好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运动时更要选择舒缓的项目,以免发生意外。

  防止秋燥及时补水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气候一下子干燥起来,人体内容易存积一些燥热,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的水分丧失,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补水。日常饮食中,应多吃梨、苹果、蜂蜜、木耳、芝麻、新鲜蔬菜等食物,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能力。此外,还需顺应“春困秋乏”的生理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度过秋天。

避开了夏天的炎热,很多人都愿意走出户外,在这个温度适宜的季节活动身体、强健筋骨。不过,该选什么样的运动才适合自己,却有讲究。中医认为,不同的人体质不同、体能不同,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一样,所以选择的运动项目也应有所区别。如何正确选择?“主要看气质”。而秋季这个季节,运动还需要小心秋凉、秋燥等带来的健康问题。

  秋日登高吸“空气维生素”

  秋季该选择哪些运动?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毛庆友首先推荐的是登高。作为一种体育锻炼,古人已有秋季登高的习俗,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很多老广也选择登山祈福。

  专家指出,秋高气爽,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脑血流量增加,对哮喘等疾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医上的“秋冻”也包含了这层意思)。不过,毛庆友提醒,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病、慢性病患者,更要量力而行,运动适度。

  坚持慢跑患癌机会可减少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慢跑不仅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机会比较少。当然,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经历“空气浴”。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患者,都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

  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很多人担心跑步会“伤膝盖”。对此,毛庆友提醒,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能让锻炼价值事半功倍。跑步姿势有三个关键点:重心落在支撑侧脚掌,脚后跟轻微离开地面,膝关节保持弯曲。此外,在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呼吸要深长,缓慢而有节奏,步伐要轻快,双臂自然摆动。时间以每天跑20~30分钟为宜。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hbyh/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