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患病预后 > 育儿潮流上师大副教授和你聊聊孩子画画

育儿潮流上师大副教授和你聊聊孩子画画



茜茜寄语

“每一个小孩,都是天生的毕加索、天生的马蒂斯。”

李娟,副教授,研究生毕业,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设计专业主任。到达李老师的画室时,她正在画板前认真地描绘授课。此刻,这位拿起画笔的女子,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画。

“到底是学艺术的,看起来就是有气质!”同行的伙伴不禁感叹。

她说话温柔、亲切,语调总是稳定在一定区域,回答却恪守原则,观点严谨深刻,一如她当日的装扮,看似简单的黑衣白裤,不奢华不高贵,但简洁中浸润大气。与李老师关于画画展开的交谈中,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晰感。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画龄的女教授,她同时也是一名小一生的妈妈。菁菁,是她女儿的昵称。

1.孩子的画是认知

菁菁的画,都有留存。纸张会风化,颜料会转淡,不恰当保存,原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面目全非,所以妈妈每隔一段时间,都为她逐一扫描打印装订,出生到现在,足足5大本。

从凌乱不堪的线条到图文并茂的立体日记,一幅幅“作品”,不仅是单纯的留念,也展示着她从小到大对事物的认知发展。

细看近几年菁菁所画出的作品——主题鲜明、观察入微、形式丰富,色彩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同时也透露着孩子特有的童稚天真:被训斥后画的妈妈,怒气冲冲;开心时画的自己,阳光灿烂,连喉咙里的小舌头也跃然纸上。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象,都被她以作画的方式保存着。

最令人夸赞的是,刚满7岁的她,竟可用水彩,泼出“避难所”和“我眼中的世界”这种抽象艺术。

在问及是如何教女儿画画时。她若有所思地回答:“貌似没教过她!而且小学毕业前也不打算教。就是她自己看,自己观察,自己画,她的画就是她观察后的反馈。如果她的兴趣仍在,小学三年级,或者更晚些,会教一点点基础知识。”

李老师补充: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从乱涂乱抹,到成型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提高,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孩子就会画出完整的,甚至是有内容的画。

如果真说我们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恐怕就是不停地鼓励她,给她感知艺术的机会,提供多样的材料,让她善于观察、敢于画。

她身体微微前倾,婉婉道来:举个例子,画小鸡。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只真正的小鸡在她面前,让她观察,让她画;实在做不到,就拍一张小鸡的图片让她画,切忌大人画一笔,孩子画一笔。小时候,她可能只会画个圆,没有色彩;稍大一点,她就会画出头,配出一种色彩;再大一些,就会画出更多的东西。

总之,她内心感知出什么,就会在纸上表现什么。

伴随她认知能力的发展,她会画出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小鸡。反倒是大人的干涉,她可能只会画一种鸡,就是大人教她画的那种。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很多时候,可能就是大人所谓的教让他们从艺术家退化成俗人。李老师停顿了一下,告诉我们:“毕加索说过,我花了一辈子去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我记得曾经有项调查,在全球儿童想象力调查中,中国小孩拿了倒数第一。因为,他们才开始想象,就被我们这些急于动用成人世界的逻辑去管辖。这观点和李老师所见略同。

讲到这里,让人好奇的是,她是如何带孩子感知艺术的?李老师告诉了我们她的方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耳濡目染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周末她和老公会带孩子去看各式各样的展览,刚开始孩子是排斥的,会抱怨“又带我去看展览”,后来,她和老公发现,要去那些有趣、好玩的展览,抓住孩子的兴趣所在。比如互动的现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慢慢过渡到传统的绘画,现在提到去看展览,菁菁很开心,会有点期盼地问:“这次带我去看什么展览?”

如果所在城市没有这种看展览的机会怎么办?李老师也给出了一些方法,介绍了两位适合孩子启蒙教育的画家、雕塑家的作品。

比如,西班牙雕塑家米罗,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绘画配色,都很适合小朋友。特别是点、线、面的运用,可能孩子接受度会高一些。”

2.孩子的画是表达

关于孩子的画画,她给出一种新颖的描述:它是一种表达。画画能把孩子内心的东西引出来。也许是快乐,也许是忧伤。那些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专家就曾指出,从患者的画就可以读出他的病症。

菁菁也会用画表达她的情感。

至于对父母的爱,有一则趣事,爸爸过生日,她亲手制作贺卡送爸爸,小姑娘嫌弃蛋糕不漂亮,就用纸板勾勒出立体的蛋糕插在真实蛋糕的旁边。她甚至想象出爸爸妈妈结婚的场景,画在纸上:妈妈戴着皇冠,爸爸牵着妈妈举行结婚典礼。幸福的爸爸妈妈笑开了花,露出成排的牙。

小小的手,画出了对爸爸妈妈大大的爱。

对学校的爱,校庆周年,她画出了时间胶囊,抒发自己对学校的各方面发展的美好愿望。

“女儿也会用画表达自己不好的情绪。”她向我们讲起了一件发生在菁菁4岁时的事。那天,孩子淘气,作为母亲,呵斥了她,菁菁哭哭啼啼委屈的趴着,拿起画笔,勾出了两幅画。

一幅是:忧心忡忡的妈妈叉着腰,眉头紧锁地叱喝她;另一幅是:小小的她蜷缩在沙发一角,偷偷的拿衣角擦眼泪,泪水糊了一脸,默默地等妈妈消气。

孩子的画拨动了妈妈柔软的心,看后,她后悔发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内疚地留下了眼泪,问女儿:“地上怎么有一颗裂开的心?”女儿诺诺地抽泣:“妈妈,你批评我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

听到这里,看着简单的画,画面仅仅有单调的红色布景,却让孩子把心中丰富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她没有在气头上顶撞妈妈,却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着她的糟糕心绪。

“其实,生活中,总会遇到苦闷、不安、烦恼。这些情感上的困扰靠知识、考试无法解答。在这个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孩子真的要学会一种表达方式去释放自己的情绪,把它发泄出来。画画是很好的选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和李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关于孩子画画的心得,不指望我的孩子会和菁菁一样画出那些美妙的世界,但希望可以从李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引导过程中获得一些启迪——关于画,关于孩子,关于未来。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干货,请长按下方







































国内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hbyh/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