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患病预后 > 龙凤是什么时候被乱点鸳鸯的
龙凤是什么时候被乱点鸳鸯的
———更多精彩天天与您不见不散———
北京故宫也有吉祥物了,造型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龙叫“壮壮”,凤叫“美美”。
这个和谐的形象忍不住让人深思,故宫博物院年就有5.55亿元的财政拨款,就不能请一个正经大学毕业的设计师么?
不过小编深思的是另一个问题:在中国的神话传统中,龙是雄性的象征,凤也是雄鸟,它们是怎么凑到一起,堂而皇之地成为一对呢?难道,历代王朝果然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吗?
这不科学。
?龙本不是阳刚之物
龙和凤的形象都源自先民创造出来的图腾。但在它们产生的早期,龙属阴物,而凤属阳。
龙图腾的产生,是古人对蛇、鱼、鳄等爬行和哺乳动物,以及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加以创造融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请注意,以上所说这些动物多喜欢阴凉、潮湿,而且也多为善于隐藏的“水物”、“水兽”;其天象也是和阴雨有关之象,这就导致了龙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的。
而对于凤的造形,取材对象主要是鸡、燕、乌、孔雀等鸟禽,而鸟禽绝大多数都是喜欢温暖,向阳,有“阳鸟乌”、“阳禽”、“火精”之说。
所以从新石器时代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龙主要是以“阴物”的形象出现,凤主要是以“阳物”(请勿胡乱联想)的面貌出现。
也就是说,在龙凤这一对中,凤才是攻,呃,公的,龙才是阴性的存在。那么,这个阴阳是怎么颠倒过来的呢?
容小编慢慢讲。
?龙和凤是怎么勾搭上的?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纹”出土于辽宁查海前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年;最早的“凤纹”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而最早的“龙凤纹”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它们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龙和凤的起源差不多是同步的,不分先后。
到了商代(约前一前年)出现“龙凤同体”的图案:收藏于山东省泰安市博物馆的青黄色“龙凤冠人形玉佩”上,龙凤冠戴在一个身穿束腰连衣裙的人物头上,冠上的龙头下曲,居右;冠上的凤头翘扬,居左;龙身凤体合然为一。
真正的“龙凤呈祥”图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此时龙凤之间的关系变为交缠、顾盼、曼舞等形式。即便这样,此时凤还是阳物,龙为阴兽。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属战国时期的“龙凤人物帛画”,就是一幅“龙凤配合图”。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欲上。旁边是与它相对应的凤凰——昂首展翅,飒然飞举。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掌、祈求升天的裙服女子。龙和凤在这里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共同承担着导引人们脱离俗尘、升达天堂的重任。
湖北省江陵出土的一批楚国丝织品,上面的刺绣纹样都是绚丽秀美的龙和凤。有“蟠龙飞凤纹”、“舞凤逐龙纹”、“舞凤飞龙纹”、“龙凤合体纹”等等。这些纹样上的龙和凤,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交缠纠结,或连身合体。
而凤最早就是作为楚人的原始图腾。在这个曾是同时期东方“超级大国”的楚国,凤的地位和影响远在龙之上,而且是“重凤轻龙”。在屈原的辞赋中,凤与龙各出现过24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所谓的龙舟,也是凤站在龙尾上充当舵手,驾驭着龙舟行驶。
不过总的来说,龙和凤都是“帝德”与“天威”的标记。《易.乾卦》已经用龙比喻君王;《诗经》亦屡有“龙旗阳阳”之类的话,是殷周时天子已用龙旗作“天威”的标记。而《诗经.大雅》有“凤凰于飞”之句,这是周代把凤凰当成“帝德”的象征。
?最早关于龙凤配的文学记载讲的是两个男人
最早关于龙凤配合,天生一对的记载,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而是讲两位老头子——老子和孔子之间的故事。
当年孔子曾专程赴洛邑拜见老子。回来后,孔子三天不讲话,弟子们问他见老子时说了些什么,孔子感叹道:我竟然见到了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翔乎阴阳”,我“口张而不能合,舌举而不能讯”,又怎么能规谏人家呢?
这是孔子称老子为龙。
另一则故事说:老子见孔子带着五位弟子在前面走,就问道:前边都是谁?回答说:子路勇敢、力气大,子贡有智谋,曾子孝顺父母,颜回注重仁义,子张有武功。老子听后感叹道:我听说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
这是老子比孔子为凤。
孔子用龙比老子,是取了龙升天潜渊、灵异善变的神性,来比老子纵横天地不拘一格的思辩才能。老子用凤比孔子,则是取了凤亲德嘉仁的神性,来比孔子智善和悦、仁爱为本的品格。
两位先贤互相真诚地吹捧,可见“人中龙凤”这个词还是十分金贵的。
?龙能上位,是“偷”了凤的阳气
大约从秦汉开始,龙和凤的关系有了变化,主要是凤开始由阳转阴,逐渐被“雌化”了。
秦汉以后,龙的身上开始具有象征君主帝王的神性。由于经过几千年的吸纳、综合、演进,到此时,龙的融合过程已初步完成,龙身上所具备的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神性已经强大且彰显,这些神性和“帝王性”多有吻合之处,比如龙可以“通天”,帝王们也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龙于是被帝王们看中,拿来标榜自己。
于是,秦始皇(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被称作“祖龙”。大凡想做帝王的人,都效法这位“始作龙者”。而凤由于其外表美丽,更和喜好打扮的属“阴”的女性相接近,于是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用凤来做自己的象征了。
中国民俗一向十分注重氏族家庭观念,龙和凤也体现了这一特点。龙分雌雄,凤凰作为一种鸟,凤是雄鸟,凰是雌鸟。但是随着龙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指向男性和帝王,凤的形象越来越女性化。到唐代,虽然诗人们还在用凤凰比喻男性,但是阴柔的女性色彩越来越浓。比如卢储的《催妆》写道:“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有趣的是,转化之前,凤凰因具阳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比龙低,转化开始之后,情况就大不如前了。
和帝王开始自诩为龙的时间相一致,龙从形象上也开始吸纳凤的特点,目的大概是要将凤身上本有的雄阳之美据为己有。凤作为阳鸟美禽,重要的形象特征是翅膀和足爪,于是龙也就偷师,生出了矫健的翅膀,长起了尖利的鹰爪。
汉代以后文物上的图案,只要龙和凤在一个画面者,大都是龙居中、居上,凤居偏、居下,而且多是龙比凤大的造型。至此,龙凤之间的阴阳纠葛就差不多尘埃落定,龙取得了胜利,而凤只好伏低做雌。
只是凤的雄性描述和记载还存在和沿用,凤就陷入了性别错乱的尴尬,跟龙在一起的时候就代表雌性,跟凰在一起的时候就代表雄性,在“龙凤呈祥”里代表雌性,在“凤凰于飞”里代表雄性……凤也很头疼。
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哦,分享是一种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