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疾病由来 > 爱运动的中国人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爱运动的中国人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先来猜两个问题:
问题一:中国人相比其他国家的人,更爱运动还是不爱运动?
问题二:有运动习惯的中国人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你的答案是什么?
看看周围的人和自己的情况,你可能会对这两个问题不太乐观,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运动呀。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
问题一:中国人相比其他国家的人,
更爱运动还是不爱运动?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很多西方国家的人经常在户外跑步,登山,美剧里也经常看到角色们在社区的街道慢跑,对比我们身边的国人,似乎爱运动的人要少得多。
然而,根据年世卫组织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文章显示,中国人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不爱运动。
世卫组织对普通人的运动建议是,每周至少有75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比如跑步、打球、登山等,或每周分钟低强度运动,比如快走、广场舞等。
根据这一建议,世卫组织统计了各国运动不足人群的比例,中国的比例是14.1%,并不算太差。
研究认为,中国人闲暇活动(相对体育锻炼)普遍增加,可能是因为中国老年人口增加快,相比年轻人,他们有更多时间运动,而且中国近几年来在公共体育设施上的投入大幅增加,也方便了中国人运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全球趋势中女性拉低平均值的现象,在中国,男性才是拉低了平均值的群体,统计发现中国有16%的男性运动不足,女性仅有12.2%运动不足,想想跳广场舞的人群,确实如此。
问题二:有运动习惯的中国人
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看完了第一题的数据,你可能会对第二题乐观一点,没错,有运动习惯的中国人是变多了。
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在线运动健身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报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从年的33.3%,上升到年的41.3%。
而QQ大数据联合QQ运动发布的《年中国人运动报告》也显示,国人日均步数逐年增加,年国人日均行走步数首次突破大关。
按城市排名,前三分别是兰州、西安、贵阳,一线城市只有深圳和广州上榜。
看完这两个问题,你会发现,和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不同,中国人的运动习惯没有特别差,并且还在往好的趋势发展,但奇怪的是,既然运动的人不算少,为什么中国患慢性病的人越来越多呢?运动不是可以预防疾病吗?
运动确实可以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生率,但疾病还受很方面的影响,比如饮食习惯、环境质量、医疗条件等等,最重要的是,与增长趋势迅猛的慢性疾病相比,运动人群和运动量等显得远远不足,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群,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会科学运动。
相信大家身边就有不少的例子:跑了一个月的步,还是没瘦下来;好不容易决定参加公司的足球训练和比赛,但几场训练下来就把肌肉和韧带拉伤了;喜欢上跑步,坚持了一年,还跑了两场马拉松,但最后居然把膝盖跑“废”了……
所以运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它是一门涉及生理学、解剖学、运动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要想达到好的运动效果,比如预防和治疗疾病、减肥塑身、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等目标,必须要对「科学运动」有一个基本了解。
很多人觉得自己从小上体育课,怎么会连运动都不会呢?先不说应试教育下,国内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时间本身就远远不足,而且难得的体育课还会经常其他“主课”替换。
单看体育课的质量,也是很难令人满意的,绝大部分的体育课运动强度较小,而且因为设备和师资原因,涉及的运动项目也很单一,这就导致了虽然我们从小上着体育课,但运动知识水平和体能都不太好。
年6月9日,在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大约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美国和英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分别下降了32%和20%,而中国仅在半代人的时间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了45%,导致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身体活动水平下降。
中小学阶段如此,成年之后的我们就更缺乏运动了,通勤时间长,加班多,本来就缺少运动时间,加上体能变差,就更不愿意运动了。
最近几年,年轻人患重病、慢性疾病,甚至猝死的情况越来越多,相比于有时间运动的中老年人,其实他们才是更需要运动的人群。
而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科学运动的学习特别迫切,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群,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运动类型过于单一,举个例子,很多老年人会每晚快走或者跳广场舞,这是不错的有氧运动,但他们大多忽视了力量训练,结果就是容易骨质疏松和骨折,而对老年人来说,骨折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那什么才是科学运动呢?这里简单说3点。
1.有自己的运动目标。
这个运动目标因人而异,你可以为了减肥,为了治疗脂肪肝,为了保持健康等等,只要这个目标是你自发的、主动想实现的就可以。
研究表明,相比被动地开始运动,有目标地主动运动更高效,而且能坚持得更久。所以设定目标是第一位的,不管这个目标在别人看来多奇怪,只要能激励到自己就可以。
2.了解体适能是什么(身体哪些方面需要共同提高)。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标准,一个拥有健康体适能的人,至少在四个方面达标:
①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比如体脂率、四肢的肌肉含量等等。
②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
③心肺耐力:它体现的是心肺和血管机能,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指标。
④柔韧性: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非常重要。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忽视哪方面的训练。
3.有科学的运动方法和运动计划。
有了运动目标和对体适能的了解后,才是开始学习运动方法,制定计划的阶段。
对于所有人,特别是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运动计划应该包括三个阶段:
阶段一:功能性评估(FMS)和拉伸
阶段二:心肺功能训练(贯穿全程)
阶段三:抗阻训练(力量训练)
每一个阶段要注意的点很多,这个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具体分享。
总之,爱运动的中国人的确变多了,但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缺少科学的运动常识,已经成为阻碍人们开始运动,和运动得更效的最大障碍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参考资料:
1.体育部教师参加“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