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疾病由来 > 怎样让孩子克服绘画障碍
怎样让孩子克服绘画障碍
对孩子来说,绘画应该是愉快的,自信的,而不应是为了画画而画画,应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引导孩子自信的画画。
然而常常有孩子求救式地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许多孩子在被要求画画时,总会这样说来躲避,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多沟通,在孩子画出涂鸦时,应尽量鼓励孩子,赞扬他,然后询问涂鸦的内容,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拒绝说“我不会画”。那么,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呢?
首先我们应知道儿童绘画活动的含义(即儿童画是什么),儿童画是不同于成人的绘画形式及标准,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主观、直接的。
表现方式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有所改变,因此儿童画虽不能满足成人观念中之美的要求,但却是自然和自发的。
像这样的绘画是不会限制儿童内在的人格发展,所以孩子不该有我不会画畏缩心态出现。
当有这样的心态出现时,大人就不能只视为技巧性的问题来协助他。
或消极地认孩子没有天份不会画,就置之不理。因那背后是自信心丧失,不能自我肯定,不满自己的能力;才会对自然、自发的绘画活动产生我不会画的问题。
这样的人格缺失,不只对绘画产生畏惧,更担心会对其他新的尝试和学习也一样会有挫折感产生,因而没办法感受到自我表现的喜悦,继而学习意念低落,学习态度不专注。所以不能让我不会画这样的内在情绪变成习惯,要找出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引导,才能使他恢复原本自发的表现。
由于自信心的缺失,导致孩子会常说“我不会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生活经验的欠缺:
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石,有些孩子欠缺生活经验,若遇到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悬殊甚多的表现主题时,也会感到困惑而不知如何表达。
如:对爬山完全没有经验,老师要他们表现爬山的经验,自然会产生挫折感。
成人观念的误导、误解、或者批评、笑话:
因不了解儿童画真正的含义及其身心理发展阶段的差异,而常给予不当的引导甚至批评,如要求孩子要画得像,画得好、涂得好;认為孩子画画就是要将物体形象表现得很具象涂色很均匀。
孩子会因无法达到如此的标准而失去自信心,相对的创作能力就无法发挥出来,因而只好说:我不会画,来为自己解困。所以,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创作。
怕同伴笑话、老师、家长责备:
很多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会遭遇同伴笑话,说他乱画,这样也会让其失去绘画的信心和乐趣,老师和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每个孩子,只要是自己画出来的作品都是最棒的。
可多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画,让孩子能说出所想。
比赛失利:
目前教育单位、民间团体常常举办美术活动的比赛,原本是借此推展美术教育,但在大人的利益蛊惑下,孩子无法用平常心面对比赛。
若多次比赛失利也会使其否定自己的能力。
同龄间的比较:
孩子的学习除了老师,和同龄之间的互动也是很好的学习管道。但若在其成长中过程中习惯与人比较,或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若遇到他人负面的评语时,或同伴的表现比他强就会因而产生眼高手低的挫折,使信心丧失。
如何引导和协助孩子,愉快的完成创作呢?
生活经验的扩充:儿童作画是画其所知,因此生活体验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男孩喜欢汽车天天就是画汽车,若常看卡通就会在画面上常出现卡通里的角色,女孩对漂亮的公主情有独衷时,就会一直投入在如何画好公主。
这些都是自然的发展,只需要担心的是孩子自始至终在造形上没有变化,缺少思考。
若希望孩子可以跳脱固定的描绘主题,就必须让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起来,不要只有电视、漫画和电玩。
多让他接触大自然,多动手做自己的事,请他帮忙做家事。
孩子对任何有趣的事常投入而忘我,如在地上看到一群蚂蚁或在动物园看到喜欢的动物,有可能驻足良久不动。
有些大人会因时间或没耐心等候,奔命催促打断孩子研究的精神,使得孩子的视觉记忆不完整,也丧失累积经验的的机会。
平时多引导他关心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如上市场或修车时也可以邀他一起同往,上下学途中也能观察特别的地方,如修马路、建筑工程、植物的生长-----等等;如此除了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更启迪孩子的观察力。
建立正确的引导观念和方法:
每个孩子都须从自主性的运动机能之涂鸦期开始,慢慢进入以自己的图式来表现心中的意象之图式期,最后才有想将视觉记忆的物体如实地呈现之拟写实的表现,到了写实期也已经是初中以上了。
因此当孩子开始涂鸦时,也许大人看不懂孩子涂鸦的内容和意义。
但要有肯定和鼓励的回馈,不能给予批评和指责。并要帮助孩子建立画图没有所谓的对和错之观念。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时,并不能直接教他怎么画。
应先探其原因,若是因习惯临摹所产生的挫折,一定要先杜绝其临摹的行为。先从最有感情的物体或情境下鼓励大胆下笔。
若孩子一动笔自己画出图形,那怕只是简单的几笔线条,也可以回馈地说:不用学别人,也可以画出和别人不同的,真好。
若孩子受外在标准或抄袭方式影响很深,先别要求孩子表现具象的物体。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造形游戏,如线条的构成或顏色的混色游戏。
身为美术老师或父母,一定要知道儿童画没有外在的标准;每个人会因个性及成长经验之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
孩子在生理成长上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从小习惯在被比较的环境长大,也自然不知觉地将孩子和孩子之间做比较。
但当我们有了认知随时提醒自己,以身教来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自我的特质,接纳自己;并进而尊重他人的特质。
孩子的天生特质是因人而异,就是双胞胎也是有差异,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
因此尊重每位孩子不同的表现是每个大人应该学习的,这对现今的大人而言也许有些困难。
比赛不是万灵丹:
把比赛当成是一种经验的体验,用平常心视之。
得不得奖和能力没有绝对的关系,只要和平常一样用心创作就是最好的。评审老师喜欢的风格不同,没办法做到绝对的公平。
总而言之,一个富有创意并尊重鼓励孩子主观意念的环境,最能帮助儿童艺术创作的呈现。
在此环境陶冶下的孩子,必然信心十足,自然不会再有我不会画的困扰。
以上,就是针对孩子“我不会画”问题的解决方案,请家长们多多引导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秋期课程安排!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