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预防治疗 > 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



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的特点[1]。脑卒中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身体某处血管堵塞导致流入大脑的血液不畅通或者脑部血管直接破裂,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2]。目前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已逐渐提高,但脑卒中后遗症如何康复还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临床研究显示,不少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在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时存在很多误区[3]。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1、错误认识早期康复定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前提是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稳定,一般住院一到两天立即进行康复治疗直到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把早期康复训练的阶段与重症康复阶段混淆,早期康复训练重点在于病情的早期介入治疗干预,而重症康复是指疾病发生的重症状态阶段。正确认识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才能尽早接受康复治疗措施,减轻并发症,提高预后。2、先临床治疗,然后做康复训练多数脑卒中患者或其家属对早期康复训练都有一个严重误区,即患者与其家属都认为既然是“康复”,医院治疗全部结束再进行。这里要纠正一下这个观点,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训练是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的,早期康复训练的关键点就在于介入时期越早越好[4]。由于患者在脑卒中早期尚保留自身的基础机体功能,并未发生瘫痪、残疾或并发症,因此,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可减轻病残程度。目前,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应在什么时间什么阶段介入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但临床多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影响临床治疗,便可尽早进行康复训练。3、让患者独自进行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家属认为康复训练的动作很简单,患者可自主进行康复训练,但要强调一点的是,患者在某一阶段能否进行康复训练或进行何种康复训练均是需要医生评估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情况,从而制定适合患者恢复的康复训练方案。若患者自主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能会忽略病肢,过度依赖其他健全肢体,导致康复训练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预后;另一方面,患者自主接受康复训练可能会因自己对于训练认知的片面影响训练效果,从而导致心理脆弱,萌生消极情绪,这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脑卒中患者应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若患者已经偏瘫或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前往正规康复训练机构接受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此外,家属也应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yfzl/1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