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饮食护理 > 二胡学习技巧77则二胡大师学二胡的毕生

二胡学习技巧77则二胡大师学二胡的毕生



点击标题下「二胡讲堂」可快速   

2 3 

2 1   

23 21 

2321 2321 

                        ==== ==== 

由短拍变长拍,或由快转渐慢的旋律,适于处理为渐强,而不适于处理为渐弱。

43、『长拍用长弓,短拍用短弓』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却要相同』:

拍长不同,则所用弓段之长应亦有所不同,弓速才能相同。弓速相同了,音量也才

会相同。

因此弓段之长短,原则上应与拍子之长短成正比。譬如两拍用了一弓,则一拍应用半弓,半拍只能用四分之一弓....。

   全    半 半   全    全      全    半 半   全    全

  |5 ─ 5 5 |5 ─ 1 ─ |1 ─ 1 1 |1 ─ 5 ─ |

原则上长拍的弓段只可以更长、更快、更强,短拍的弓短只可以更短、更慢、更弱。

绝不可不分长短拍,都用同样的弓段,以致长拍用了慢速弓,短拍反用了快速弓。

否则就犯了强弱倒置─短拍反比长拍强的大忌。这是弓弦乐器的最基本乐学原理。

44、『长短弓不分是傻子』:以为长拍弓速要慢、短拍弓速要快的人,就是这类傻子!

『国乐界的这类傻子可还特多』!考其缘由,应与我们国乐界对南胡练习曲的错误要求有关──所有的南胡练习教本,都仿西乐,是从用全弓拉四拍的全音符(长慢弓)开始的。这是正确的。(『只用中弓操奏是传统艺人的通病』,主因就是传统艺师缺乏最基础

的长慢弓训练)。

但接下来的两拍、一拍甚至半拍练习,也被要求用全弓来练习,(有些教本且特称之为『不同弓速的练习』),就与西洋的教学重点不合了。

这时,西洋所重视的是不同『弓段』,而非不同『弓速』的练习。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却要相同』,而非『拍子不同,弓段却相同,弓速反要不同』。

未经正确训练的学员,因长期受了长拍用慢弓,短拍用快弓之害,一遇长拍,虽仍有足

够的弓段可以快奏,也会不由自主的把弓速放慢下来。

45、『只用中弓操奏是传统艺人的通病』:优秀的粤曲艺师是绝非不用长弓的,平剧且多用长弓与一字一弓,只用中弓(甚至咪咪弓)操奏通病的传统艺人,应是学艺未精之故吧!

46、『后联音(前联音亦同)左右弓段交互使用』:若长拍用长弓、短拍用短弓,则必然如此!否则必含混不清。

  ㄇ    Vㄇ    Vㄇ    Vㄇ    Vㄇ 

  111 111 633 633 155 155 666 666 111

  -== -== -== -== -== -== -== -== -==

47、『抽弓子是拉琴之大忌』:所谓『抽弓子』,就是短拍长拉、弱拍强拉。拉琴的人,能够不抽弓子,可算就无大病了。有抽弓子的毛病的人,无论拉的如何熟练,也好听不到那里去!

我:

『抽弓子』的毛病最容易出现在下面几种情形:

1、三拍子:三拍子基本上须用全弓拉三拍,半弓拉一拍半,

否则也要『三拍子之二三拍用一弓』:如此才易表达三拍子第一拍强,二三拍弱之情趣。如下:

┌─┐┌─┐┌─┐┌─┐

│XXX│XXX│XXX│XXX│

有一拍半之三拍子,一小节拉两个半弓、如下:

┌─┐┌─┐┌─┐┌─┐

│X .XX│X .XX│X .XX│X .XX│

────

         ┌──┐    ┌──┐ ┌──┐┌──┐    ┌┐   

     |5.6 56|1.2 12|32 16 56|1.21|1 ─ ─|

一二拍为长音之三拍子,一小节拉一个全弓如下:

┌────┐┌────┐┌────┐┌────┐

│X ─ X│X ─ X│X ─ X│X ─ X│或

┌─┐┌─┐┌─┐┌─┐┌─┐

│X ─ X│X ─ X│X ─ X│X ─ X│

若一二拍用一弓,第三拍也用一弓,

│X ─ X│X ─ X│X ─ X│X ─ X│

┌──┐┌──┐┌──┐┌──┐

│X .XX│X .XX│X .XX│X .XX│

────

上面这两种情况,每小节第一、二拍,与第三拍,若都用了全弓,

则第三拍的短弱拍,就患了『抽弓子』的毛病──长强拍反弱,短弱拍反强,犯了强弱倒置的大忌。

48、『一拍一弓没有音乐』:一拍一弓,又叫作方块弓。只是练习曲而已。在很长的乐段中,只用到一种拉法,没有长短弓之分,没有旋律句逗、连弓分弓对比,与跨拍弓处理的音乐,必然平淡无趣,而缺少抑扬顿挫的表情。

      ┌──┐   ┌┐ ┌──┐┌──┐ 

|1. 2   12 17 61 76 5 ─ |

 ┌──┐┌──┐      ┌──┐┌──┐

|16 51 65 33|65 36 53 22|

 ┌┐    ┌─┐┌──┐ ┌─┐ ┌┐┌┐ 

|3561 5763 |2.657 6132|

           ┌─┐ ┌────────┐┌┐┌─┐┌──┐ 

|1 1   6.156|1.23235 23563215 |6. 12|

49、『宽广的歌唱风旋律,要改为两拍拉一长弓』;目前这应已是多数教习者所共知的吧!

只会用方块弓,或一音一弓的人,最少也应学会采用两拍一弓,来拉奏歌唱风的主旋律吧!但仍有些团队不分长短拍,只会一字或一拍一弓的拉奏歌唱风的主旋律喔!

┌──┐┌──┐┌──┐┌──┐┌────┐┌──┐

|1.2 3 5|61 5 6─|1.3 23 53 |21 6 5 ─|

50、『连弓、分弓应交错运用』:多字连弓圆滑、一字一弓轻快。兼而采之,才有表情便话与对比。

   ┌┐       ┌┐       ┌┐

|12 32 |12 56 |12 32 |1 ─ |

|56 76 |56 23 |56 76 |5 ─ |

┌─┐         ┌─┐

|6 3 1 6 |3 6 5 3 |

 ┌────┐ ┌───┐   ┌───┐   

|12   35 23 51 |64 32 1 ── |

   ┌─┐       

|1.2 35 23 56 |10 50 1 0   |

51、『长拍之后、大跳与换弦之间,是换弓的时机』:有附点音符就必有1/3拍长的短音符接连出现,附点的长音符之后,就是换弓的时机。其后之短音符,则宜顺连于后音。

    ┌───┐┌─┐

  

2.351 6235 1──

  ===== ==== 

   ┌──┐┌──┐┌┐

  

553 26 5612 3

  -== ── ==== 

   ┌──┐ ┌─────┐ ┌┐ ┌─┐┌───┐┌─────┐

  |1765 3561 |5 12 1216 |5643 2321|2 ─|

   ┌┐ ┌───┐ ┌┐ ┌┐    

  |56 53 |2 56 53 |2 ── |

   ┌─┐ ┌──┐ ┌─┐       ┌─┐         ┌┐

  |4 2 4245|6 1 6   |5 6 4636|24 2 |

52、『短拍,应顺连于前面或后面的长弓』:叫『顺连弓』否则,若用了长弓,就强弱倒置;若用了短弓,则后音又无长弓可用了。

     ┌──┐         ┌──┐        ┌──┐

  

5 5 

05 32 

5 5 

05 35 

6 6 

01 65 

3 3

┌──┐ ┌──┐                   ┌──┐ ┌──┐

  

6 01 

6 05 

661 35 

6 61 

2 03 

2 01 

      ┌──┐    ┌──┐

  |1.6 53 6.5 32|

附点后必随有一短拍,这短拍不顺连前音,就该顺连后音

┌─┐

5.

1──

  ──= ── 

我:

53、『短弓起拍者要用相反的弓向』:后拍必为长音之短音,如切分音之头、波弓之尾等,若用了顺向短弓,则后拍之长音就无长弓可用了。所以须用反向的短弓,将弓子运到弓头或弓尾,以便续拉下一长音的长弓。

  切分音|X X   X|X X   X|X X   X|X X   X|

           ┌──┐       ┌───┐ .

      |1 1   6 5 . 232|1 1   6 5 ──|

切分音是以短拍起音的,若不用中弓起音,就该顺连着前音,用前音的弓末拉出!短弱拍若与长强拍各用一弓,就会强弱倒置惨不忍闻!

                        ===    

         ┌──┐    ┌──┐    ┌──┐    ┌──┐

  波 弓

O X   X|O X   X|O X   X|O X   X|

  

54、『拉弓便于渐弱、推弓便于渐强』:离手越近,压力越大,这是杠杆原理。

55、『强拍、强音之起音用拉弓』;『弱拍、弱音起音用推弓』、

『渐强之结音用推弓』;『渐弱之结音用拉弓』。

56、『渐强由中弓起』、『渐弱由头尾端弓起』:除非同一音量有双弓,否则由头尾弓起音之后,第二音如何渐强呢?由中弓起音,才可以先拉1/4弓段、再拉2/4弓段、再拉3/4弓段、再拉满弓,完成渐强的表情。

这四弓的渐强当从中弓起,

←─

───→

←─────

这八弓的渐强则恰好可从端弓起,

──→

←──

────→

←────

───────→

←───────

57、『短拍、弱拍由中弓起拍』:中弓起拍,就是只用短弓,拉完短弱拍后,弓子就能运到了弓头或弓尾,以便用长弓拉长拍、强拍。

58、『后半弓不要因突快而突强』:同一弓之连音,弓段应随拍长而定,弓速则应无变化。后音若非长于前音,弓段有何理由长于前音?弓段弓速掌握不当,后弓后音就会突快突强。此问题多出于未善用大臂之故。

59、『渐趋于激烈的旋律,由连弓改分弓、

   ┌──┐ ┌┐       .      . 

|2323 5656 | 1 6 |1 ── |

   ==== ====

     ┌──┐ ┌┐   

|02 35 61 23 |5 ─ 3 5|

渐趋于缓和的旋律,由分弓改连弓』

     ┌┐ ┌───┐         

|61 65 61 65 |5 ─ ─ ─ |

反之『速度渐慢的旋律,由连弓改分弓、

速度渐快的旋律,由分弓改连弓』:

               ┌┐ ┌┐   ┌──┐ ┌──┐ 

|2 4 |2 1 |24 21 |2421 2421|

因为改采分弓后,弓子才能越来越长,越来越快,越来越强。

改采连弓后,弓子也就自然才越来越短,越来越慢,越来越弱。

60、『短快弓用弓尾(推弓起)』:虽说弓头(拉弓)亦须加以练习,但用弓尾(推弓)演奏之短快音,较轻巧,姿势上也较方便。(小提琴之短快弓虽多用拉弓,但以手型而观,胡琴的推弓,才相当于提琴之拉弓)。所以在『演奏短快弓之前,常用一处连弓』,以将短快弓,尽量安排为用弓尾(推弓起)

            ┌┐ 

   |666 661 |2 .1 |6123 2321 |6 .12|

     -== -==       -   ==== ====       ==

|333 335 |6 .5 |3561 6165 |3 .35|

 -== -==       -   ==== ====       ==

 ┌┐                      ┌┐

|3535 62 |7776 5 |6161 6165|

 ==== ──   ====      ==== ====   

『短快弓要用腕』:

|1111 2222|3333 4444|5555 6666|

指法

我:

指法

61、『邻音为外弦,用外空弦、邻音为内弦,用内弦四指』: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能不换弦,就不换弦』。这样音质音色上的差异较小。

   外 内

  |5653 2.3 1 6|

        I I

  |3 32|1 ─ |

62、『内弦四指可代替外空弦』:这当然是指用四指按内弦的第五位置音而言。两音虽等高,但『用内弦四指,才可以猱弦』,空弦则否,且『内弦音质也较佳』。

63、『三三换把制,可适用于下把位及所有调高』:首调换把制,只有上、中把之互换采用小三度滑音换把,最为完美可取。中下把之互换则不为纯四度,就是纯五度大跳,以使食指切到4─1─5三音(Fa把、Do把)。D调第二位置之Re把、G调第二位置之La把、C调第二位置之Mi把,A调第二位置之So把,F调第二位置之Si把,就多不见用于中下把了。其实无论任何调高,中下把之互换,也应可采用小三度之滑音换把制,以符合中国音乐的五声音阶风格。如此则La把、Mi把、So把、Si把、Re把等,也就都可见用于中下把了。

   IX

  

 365 32 |365 32 |365 32 |3 ── |

   I X   

  |2 2 |16   5|51 65|323   5|

|5 6 |161 2|12 65|5653 2|

 Ⅲ    ⅡX Ⅲ       I    Ⅲ   

|6 . 53|2 . 3|7 . 2| 6 ─ |

|2.4 56|45 24|1.4|24 21|7 57|1 ─ |

 Ⅱ XX      ⅡI    ⅡI

|5 53|23 17|6 17|6─|

64、『以多个小跳,代替一个大跳』:『大跳间可差入一中间把』,这也就是三三换把制的基本精神。

   X X    IX   

|01 65 |365 32|1 1|

 I   II    

|1─ 35|6─ ─7|

65、『同音反复要用回转滑音』:传统音乐的同音反复音,或换弦、或换指、滑音、轮指、放指、颤指、打指...,总要加一些变化奏法吧?最少前音先带起,后音就能加上小绰了。带起加小绰就构成了回转滑音。

                  ↓↑      

 |5 ─ ─ 7|67 2 23 76|

                 ↓↑↓

|1 ─ 3 5| 2 ─ 7 6 | 5 ─ 6 2|5 ─ ─ ─|

     ↑ ↓↑    

2 5   5 2 1   ─   |

66、『小三度同弦同指』:若能将小三度奏出圆滑柔美的效果,就已具中国风格的基础了,小三度同弦同指滑奏,就是最基本的中国风格技术。

     ⅢⅢ XⅢ ⅡⅢ I

 |1 35 65 23|1 ─ ─ ─|─ 35 65 23 |1─ ─ ─|

   Ⅱ Ⅱ    ⅡⅡ         Ⅱ Ⅱ    ⅡⅡ             ⅡⅡ

 |16 1 6 53|2 ─ 53 5|6 53 21 6|65 61 ─ |

67、『小三度上行时,高音用绰、小三度下行时,高音用带起』:总之『无论上下行,滑音动作只占高音的拍子』,且都『只以高音之用指来动作』。

68、『小三度上行滑音时,是由虚到实、小三度下行滑音时,是由实到虚』:虚、实是指音高、音量而言。

69、『大跳上行,滑音占前音(低音)之拍子』:也『以前(低)音之用指来动作』又叫作媒介滑音。      ↑

|61 2 3   6 |5 .2 32 3 |21 6 35 6321 6|

70、『一三指可以互换、二四指可以互换』:尤其是小三度之用指,所谓互换也就是改用同指,用了同指后也就可以用滑奏法了。

   Ⅲ   I             Ⅲ   I 

 |24 24 |54 24|61 61|21 61|

71、『把外音之用指,与把内之三度音相同』:这也就是三三换把制。

        Ⅱ Ⅱ   Ⅲ       X            Ⅲ Ⅲ Ⅱ

 |1 ─ 3 5| 6 ─ ─ 7 | 6 .7 6 4|3 ─ ─ ─|

72、『往下移位,手腕先沉、往上移位,手腕先提』:总之左手腕,是在移动方向之前方导引,而非在移动的后方推挤。.

73、『可以张指也可以缩指』:D调外弦第四位置,可用四指张全音拉5;当然也更可用内弦食指,只缩半音拉出3,『能不换把就不换把』这是为多数人所忽略的。

         IⅢ ⅡI Ⅱ

  |123 16 53 5 |123 16 53 5 |

74、『高把位多用三四指、低把位多用一二指』:一二指比较灵活,但三四指距离高音较近,且指头也较小,较适合拉高音。

   I   X       I            XI

  |33 15 65 3 |33 61 52 3 |

75、『不会猱弦,不算会拉(胡琴)』:猱弦不能一学就会,不摔跤学不会走路,开始猱弦时尽管不标准不动听,也总比完全不会猱弦强吧?到最后,大家也都八九不离十的!

76、『不会猱弦,不能毕业』:所以初学的人要尽早练习。

77、『猱音时,食指与虎口不触琴杆』:『扶琴杆的是大指』,所以琴杆一定要直。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晓燕二胡乐器坊购买二胡配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yshl/1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