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饮食护理 > 赫赫威仪清代皇家的体育活动

赫赫威仪清代皇家的体育活动



撰文、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周京南编辑/杨阳

马术比赛,悠悠马背上的新花样

清代由皇家倡导的马术比赛多在南苑围场及木兰围场举行。南苑,即南海子,今大兴区圈乡附近。按王士祯居易录记载:“国制每岁五月临幸南海子,观八旗走马,上御晾鹰台,自六十里外万骑争驰,齐至台下,以先至者为最,赏内府彩缎至数十匹,以下赏各有差。其最者,量留天厩,齐马力也。”这是一种速度赛马。比赛的地点从南苑出发,终点是晾鹰台。赛前清代帝王提前在比赛的终点晾鹰台坐定,而比赛的赛马及骑手是在六十里之遥的起点出发,一声炮响之后,这些骑手们纵马扬鞭,驰骋而至。好一幅万马奔腾的壮观画面。《塞宴四事图》局部,清乾隆,郎世宁等绘,故宫博物院馆藏

此外,还有一种在木兰围场举行的马术比赛,叫做诈马:骑手全是儿童,挑选上百匹好马,去掉鞍缰绳,束起马尾,发令枪响后,年轻的少年骑手们骑着裸马奔驰,赛程二十里,取前36名,优胜者给予奖励。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利昂纪》中记载的用马牵引战车的竞赛是赛马运动的最早记述,但在公元前年的小亚细亚石碑铭文中有亚述帝国专职驯马师的记载。即使到了公元前7世纪,古奥林匹克竞技会上的4驾马车比赛,仍然不是由骑手骑马竞赛。赛马运动的真正开始,应该是在4驾马车竞赛之后的40年由骑手驾驭进行的比赛。跟今天赛马类似的活动,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全盛时代的罗马帝国赛马活动非常规范:赛场有起跑道,赛事由专业赛马的工作人员监管,有比赛规则,有禁止给马施用兴奋剂的规定。与国外赛马不同的是,清代皇家体育会上的赛马却增加了诸多有趣的内容。

《哈萨克贡马图》,清乾隆,郎世宁等绘,故宫博物院馆藏

驯服生马是主要的赛马内容之一。蒙古部族把本部落未经驯服、野性极大的生马驱赶到原野上,由一些年轻力壮的套马手,拿着带着绳套的长竿,去套住那些野性极大、狂奔乱咬的生马,套马手趁机跳上生马的马背,不一会儿就把生马制服,成为一匹驯服的宝马良驹。赛场上,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生马制服就获胜。跑御马则更具有挑战性,即选手要在不同的马匹之间来回换骑。据笑然《圆明园园遗闻》中记载:清代皇帝在每年的六月,在圆明园北垣外的安河御马厩驼厂处,与近臣一道检阅“试马”,俗呼“跑御马”。判定骑士胜负不以速度,而是以“跃换”定高下,即每一人乘一马,牵一马,二马驰至中道,以鞭击所牵之马,马惊驰复乘而追之,追将及马尾,纵身一跃,自己坐于牵马上,奔驰如故,如此者受上赏。若二马相并时而横跃者,为中赏。不及或坠下,得下赏。马上杂技不仅体现了选手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选手的马上战斗技能。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一幅乾隆时期的《马术图》,图中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蒙古族首领时,率领文武百官及来归的蒙古族首领观看八旗官兵的骑术表演,形象地表演了马上杂技。这些表演马术的选手,有的跪在鞍上,左手执弓,右手执棍正在耍弓箭;有的在马鞍上做着倒立动作,有的马上有两位骑士,其中一个坐于马鞍上,双手托着另一个执旗的骑士,动作难度相当高,还有的骑士站在马鞍之上,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长笛。骑手的马上技巧相当高超,代表了清代皇家最高的骑术水平。《马术图》轴,清乾隆,郎世宁等绘,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代皇家主持的马术项目与现代奥运会中的马术项目略有差异,比如现代奥运项目中的盛装舞步赛,清代的马术项目中就没有;障碍赛马在清代皇家组强织的马术运动中也未见到明确的历史记载,但现代奥运会中马术比赛“三日赛”中的速度赛马,与清代南苑行围阅马及诈马两项运动有重合之处,是比速度比耐力。滑冰部队,千里奔袭解救危城清代皇宫体育的服装是传达其意义的重要载体。一般来说,统一着装意味着严格的纪律和严格的控制;着装随意,代表着自由开放的精神。那么,在清朝的宫廷运动中,有没有统一的运动服呢?一般而言,清朝皇家的体育运动中,似乎没有统一的运动服。据记载,只有在冰嬉(冰上运动的总称)中有统一的运动服,凡参与竞技者都统一着装。清人宝竹坡的《冰嬉》诗对冰嬉这项体育运动曾有生动的描绘:“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戏,炼铁贯韦作膝行。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磨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清代的冰嬉项目叫做“转龙射球”,参赛者分为两队:一队穿红背心,红马褂,另一队穿黄背心,黄马褂。队员背上分别按旗籍插着正黄、正白、镶黄、镶白等小旗,膝部裹皮护膝,脚穿着装有冰刀的皮鞋。这项比赛最多能有人参加,冰场上各立三座插有彩旗的高大的门,门上悬有彩球,两队队员各自列成一路纵队,在晶莹的冰场上形成两个卷云形的大圈。选手们要一边滑行一边还要作着各种动作,里面有射手、旗手、杂技表演者相间,依次鱼贯从门中穿过。射手有的瞄着彩球扬弓搭箭,有的过了旆门回首仰射;杂技表演更是精彩,有的弄幡耍刀,有的肩上戴人,有的在飞舞的棍上倒立、旋转,彩旗飘扬,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冰嬉图》卷局部,清,金昆、程志道等绘,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位在北京的藏族贵族记述过乾隆观看冰嬉的排场:“皇上(乾隆)清早去观看跑冰。滑冰场位于白伞寺北面一大湖上。湖面冰平如镜。到了湖边,圣上改乘一辆大轿辇,由人力缓缓牵引。行至湖心,忽听四面爆竹齐鸣。随着响声,但见身着彩服,头饰花冠的百多人飞一般地滑行到皇上跟前跪拜行礼。彼等各个腰挂弓箭,鞋底安有形似火镰的刃片。不远处悬挂着花束。他们在冰上时而像闪电瞬间即逝,时而如鱼嬉水,跃上潜下,同时拉满弓瞄准高悬的花束依次射去。每当射中,花束中自然响起一串鞭炮声,令人惊叹不已。”

滑冰是冰嬉运动中的一种,也是清代诸多体育项目中具有专门职业特色的项目之一,清廷还成立过专业的滑冰部队,并且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一次,努尔哈赤占领的墨根城,被巴尔虎特部落包围。巴尔虎特认为,努尔哈赤孤立无援,很快就可以破城取胜。

令巴尔虎特没想到的是,努尔哈赤派人找到了他的滑冰部队。这支神秘的滑冰部队“皆着乌喇滑子”,即都穿着冰鞋。行军的时候,士兵滑冰前进,而火炮就架在爬犁上进行运输。接到努尔哈赤的命令后,这支部队沿着脑温江的冰层前往驰援,一天一夜急行军七百里。在墨根城即将陷落之时,滑冰部队及时赶到。由于援军的速度快得出人意料,巴尔虎特毫无察觉。当援兵炮击巴尔虎特的围城部队时,他们都怀疑解围的部队是从天而降的。所以,在清朝皇帝的心目中,体育有着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宫廷体育,打造皇家御林军清朝时期的北京城内,有两块碑石,都被称为“下马即亡碑”。

“下马碑”之类的称呼并不陌生,如北京孔庙大门外东西约十几米处,就各立着一座“下马碑”。正背两面分别用满、汉、蒙、回、托忒、藏六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字样。

那下马即亡又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是清朝统治者对自己的警告,对后代的警告——他们从马背上取得江山,要维护好这个江山,也就不能丧失马背上的技艺。当然,清朝的开国皇帝没想到的是,他们后代面临的是西洋的船坚炮利。两块“下马即亡碑”分别位于“箭亭”和紫光阁。箭亭位于紫禁城东部景运门外、奉先殿南一片开阔的平地上。箭亭名为“亭”,实质上是一座独立的大殿。紫禁城内的箭亭建成后,乾隆和嘉庆皇帝都曾在这射过箭,操演过武术。在这里,除了用于武状元的阅试外,还让皇子皇孙跑马射箭,每当皇帝及其子孙在这里跑马射箭时,亭前摆起箭靶,八扇大门全部打开,人站在亭内开弓放箭,列队两边的武士摇旗擂鼓助威,情景十分热闹。乾隆年间,乾隆在箭亭里立有一块“训守冠服骑射碑”,俗称“下马即亡碑”或“居安思危碑”。要求满清贵族“操演技勇,时时练习骑射”,并要求子孙“永垂法守”。紫光阁位于中海西侧,是皇帝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校射之所。在这里也立有一块石碑。正背两面镌刻着乾隆的谕旨,宣扬清代统治的武功,告诫八旗大臣要习满语,苦练骑射。这块碑也叫做“下马必亡碑”。清朝设立了专门的体育机构——“善扑营”,培养摔跤和射箭人才。善扑营共人,24位教练。善扑营的勇士们平时负责给皇帝表演,有武举比赛的时候,善扑营照例要派出几十个人,调整比赛用的弓箭等用具。如果皇帝出巡,他们更是承担了安保任务,充当御林军的角色。在善扑营中有一种专门用于摔跤的服装,“脚着短靴,上身穿窄袖褡裢。”这种称为褡裢的服装类似坎肩,腰部用绳子缚紧,是清朝专门培训摔跤手的服装。清代称摔跤为布库或撩跤,这种运动需要专门训练。据研究,清朝历代皇帝贴身的小太监,通常要通过摔跤的专门训练。他们“选十余岁健童,徒手相搏,而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这些人,某种程度上也是重要的安保力量,我们熟知的鳌拜,就是被康熙的摔跤手们扳下台的。边远少数民族朝见皇帝时,经常随身带有摔跤队。善扑营的摔跤手,还要专门与他们进行比赛。善扑营比赛或进行表演,地上一般铺着大绒毡,身穿专门服装。比赛的规则为“三跤两胜,倒地为败。”

金楠王府(jnwf)

联系人:帅继红

公司







































北京治疗白癜风会痛吗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yshl/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