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饮食护理 > 问道论坛问题从哪里来
问道论坛问题从哪里来
分享与引领
Fengxiangyuyinling
导言
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学科的问题为基础,教师的问题为引导”是问题化学习的首要原理。老师作为一个问题化学习者,以及在一群问题化学习者中的首席领导者,要对问题的基本类型有认知,更要对所任学科的问题类型有自己的思考与把握。当学生的问题出来后,就要在“学科的基本问题”与“学生的疑难问题”之间寻找“课堂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的路径(问题系统)?如何在学科学习中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还需要解决:基于问题化学习的支持性教学的关键是什么?
第一讲:问题从哪里来?王天蓉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问题化学习研究所=1有哪些基本的问题类型?2如何在学科学习中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聊聊课堂里的“核心问题”王达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学生碎片化提问vs教师的系统化思考顾稚冶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问题化学习研究所=一.艺术课上一次的尝试《大家都来认识我》
从这张教材框架设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精神教育在低年级做为显性线,学科知识技能线为隐形线。我们主题综合课程的设计也是非常符合这一规律的。所以我在思考如何上《大家都来认识我》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想如何处理好“交朋友”这样一条明线。
我的情境设置也是由此而出:我做为一名“新老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想和孩子们交朋友,孩子们面对这样一位“朋友”会提出哪些问题呢?这些就是“交朋友”这样一条人文显性线要解决的问题。
《装饰自己的照片》
情景设置:
顾老师第一次来我们班级上课,我还带来了一张照片(ppt展示),我想和一(1)班的小朋友,你们交个好朋友,第一次见面,你们都来认识我,有什么问题问我吗?
预设问题:
你叫什么名字?
你喜欢什么?
你爱笑吗?
你会玩游戏吗?
……
《装饰自己的照片》
实际问题:
照片上为什么和你本人不一样?
你叫什么名字?
你是刚刚来到这个学校吗?
你姓什么?
你几岁了?
你上什么课?
你什么时候出生了?
你是不是每次把董芯语带走?
你的性格是什么?
……
反思:回听自己的课堂,发现“提问”只是成为了课堂中一个甚至可以说比较不流畅的过渡环节。学生的问题出来后,似乎也就是个过渡,而没有办法分类、深入。这种牵强的设计,在六年级体育课《前滚翻》中我也看到,于是不得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重人文之后的课堂与社会、语文的区别是什么?
2.学科知识技能能不能进行“问题化学习”?
3.究竟是学生的问题碎片化,还是老师的设计碎片化?
4.课程目标在哪里?教学目标又在哪里?
二.回到原点的思考
在研讨课观课的过程中,张嬿老师非常自然的问题化识字课堂给了我很多启发:王达老师告诉我“认字-组词-成句-说话”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最基本最受益的语文能力。那么视觉艺术课程最终又要给到孩子的是什么?我想视觉艺术也好音乐也好体育也好,我们和语文数学英语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具体技能分类,这在课堂上是学不完的。比如孩子长大了,想学冲浪、想学刺绣、想学非洲打击乐……这些课堂上是学不到的,那么我们课堂给予孩子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自我学习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的获得,首先要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思考,举个例子:
你(会自我学习的学习者)要捏一个已有超轻粘土的泥塑,是不是要思考:
1.超轻粘土是什么东西?这种材质有什么特点?
2.我要捏的对象是由哪些最基本的形状组成的?有没有步骤图?
3.这些最基本的形状怎么捏的?
4.特殊的形状怎么处理得来的?
5.需要哪些工具?
……
要教会孩子拥有这样一个成熟的思考系统,老师先要有一个系统的设计,通过设计让学生提问,让学生提问是为了逐步形成他们学习新技能时的一种系统思考能力。
在视觉艺术选修课《小小泥塑家——可爱小蛇》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想到的是最初的几节课我要让孩子学会对材质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那么将来他们学习任何一种美术技能时比如油画就要考虑颜料的特性、刺绣就要思考线的光泽度线的最佳长度……那么如何让孩子对材质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把所有学生的作品用料用保鲜膜分装好,出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思考并提出问题。和我预料一样,孩子们提出:为什么用保鲜膜包起来?为什么两个颜色一块大一块小?第一个问题,孩子们通过观察后思考,了解了超轻粘土水分蒸发后就不能再次造型的特点。而第二个问题看上去很“傻”,其他孩子马上补充回答了,但是第二个问题恰恰是美术技能学习中合理应用材料不浪费材料的一个共同性的素养。
这样的提问,虽然在一节课中看,似乎还是独立的,孩子的提问还是碎片化的,但是我这次有“底”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是基于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轻泥泥塑技能比较系统设计之上的。孩子在老师搭的脚手架上跨上了第一步,下一次我可能带过去湿巾纸、湿毛巾,有的孩子还会思考并提出问题,有的孩子就知道了泥塑过程中保湿的重要性,这个还是和材质特性有关……基本型技法也是如此,老师设计的情境是推动孩子思考,孩子的思考逐步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
三.从人文到知识技能的问题情境设计
回到人文显性知识技能隐性的课堂《装饰自己的照片》,如何设计更为合理的情境让孩子提问呢?可以在原来的问题情境后追加一个情境:
《装饰自己的照片》课程简单流程图
预设问题:
1.老师,你喜欢裙子吗?
2.老师,你为什么画旁边的线?
3.老师,***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情境的设计,会引入线条的知识技能,引出线条的含义,进而引导孩子感受各种线条的感觉,并和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自己的介绍结合起来表现。
四.从问题化学习教学设计反观课程开发
教会孩子学习新技能的系统思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想明白这点后,我反观之前的课程开发,视觉艺术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在那么多的技能学习中,如果教材设计都是浅尝即止的体验型课程,那么是不利于孩子形成系统性学习思维的,反而让孩子的学习变得碎片化,那么是否一个学期中保证一个技能的相对学习的量和时间,培养孩子该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而引导孩子将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技能学习,这样更为合理?
*关于学校主题综合课程的活动版块与问题系统一点思考
主题——交朋友
核心问题——我是谁?
在第一次主题综合课程之后,我们罗列了所有学科的问题系统,从而呈现出《交朋友》主题综合课程这样一个完整的问题系统。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科在一周内都将自己的内容设置围绕“交朋友”这样一个大的主题,每一个学科的核心问题也是紧紧围绕“我是谁?”这样一个总的核心问题展开。
优势:相对于传统学校教学,我们部分学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梳理,调整了时序,例如科技探索、视觉艺术等,部分学科选用了拓展性内容,例如绘本学习、游戏与运动、语文综合活动等。这样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为集中,也让学习更为深入,例如同时担任语文综合活动、绘本学习、品德与社会的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好三部分内容,从而问题解决有效整合,学生的说话训练明显优于普通教学。
困惑:主题综合课程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新的,不仅需要重新组织教材备课,还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由于配合上的问题出现内容重复、序列不优等现象,成为深度融合的障碍。例如“自画像”这一载体同时出现在英语、品德与社会、视觉艺术课程中,学生对内容有所疲乏;语文学科的“自我介绍”和视觉艺术课程中自我表达线条定义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学生语言局限等。这些都是我们之后开展主题综合课程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期问道论坛总结徐谊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校长
=问题化学习研究所=进一步清晰概念1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基于问题化学习的支持性教学之间的差异。前者是大家在课堂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但问题化学习必须体现“化”的内涵。即首先,“问题化”是一个过程;其次,“问题化”是一种状态;最后,“问题化”是一种正向的情感和价值追求。
把握基于问题化学习的支持性教学的关键2理念:孩子是风景、教师是背景
原理:三位一体产生有效学习问题
策略:实施基于中观的大单元教学
关键: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让问题充分暴露
工具:学材、学单等
目标:非智力与元认知;高阶思维;基础学力与技能
方法:以问题为触点,依托问题系统引发主动、持续与交互的学习行为
如何思考与做好学段衔接3学习内驱的衔接
学习兴趣的衔接
学习能力的衔接
学习习惯的衔接
学习基础的衔接
第一期“问道论坛”内容链接:
问题从哪里来?Ⅰ——实践与思考(一)
《绘本,让“问”自然而生》——张嬿
《一封信引发的问题》——王俊瑶
《和学生一同走进问题化学习课堂》——汪慧芳
问题从哪里来?Ⅱ——实践与思考(二)
《基于学材的问题化学习》——张小刚
《再造教学流程》——许文昊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成洁瑶
哪里能根治白癜风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