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饮食护理 > 银屑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
银屑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
仅供空间阅读,谢绝转载,否则加入黑名单--------------宋联進
一银屑病诱发加重因素
银屑病,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环境因素包括有人体的内外环境及社会心理环境,具体包括有精神神经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物理因素、感染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过敏因素等,这些内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了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炎症从而引起银屑病发病。
1、精神神经因素
精神神经因素主要包括有不良情绪的影响、应激性生活事件、机体过度劳累,其中不良情绪的影响主要有紧张、焦虑、惊恐、愤怒、抑郁、烦恼、悲痛等,应激性生活事件,包括有家庭纠纷,亲人病故,工作变迁、失业、考试等。
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个性、情感、紧张、烦恼、忧虑等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精神因素是银屑病发病或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国内一项研究显示,40%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前遭受过突然或持续精神上的负面影响;大部分患者存在精神情绪方面的障碍。另外国外大样本研究显示有42%银屑病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紧张,37%存在情绪抑郁,66%经历过紧张的生活事件,银屑病皮损的面积和严重程度与精神因素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精神因素导致银屑病发生或加重的机理: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人体神经系统释放有内延性和外延性的神经肽,包括β内啡肽、P物质等,在神经系统和精神因素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包括有TNF-α、IFN-γ、IL-1等;在神经系统神经肽和免疫炎症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导致身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失调,从而发生神经源性炎症,导致银屑病发病。
2、内分泌因素
目前银屑病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尚不明确,但在临床中观察到部分女性患者发病与妊娠、月经和哺乳密切相关,且常伴有月经不调和痛经。国外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体内具有较强的胰岛素抵抗,并且患者PASI评分的数值和血清中胰岛素抵抗因子的水平呈正相关。因此,银屑病患者体内常伴有代谢紊乱。
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中包括有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睡眠不足等。其中,银屑病重要的危险因子为吸烟,吸烟可刺激中性粒细胞活化后氧化酶的释放,增强其趋化性和粘附性,促进炎症反应,从而加重银屑病。饮酒可直接扩张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利于中性粒细胞游出,另外增加花生四烯酸含量,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cGMP增多,导致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缺乏锻炼可导致肌肉心血管机能下降,体重增加,导致银屑病加重。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下降以及昼夜倒错等,均可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干扰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导致银屑病复发和加重。
4、物理因素
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物理因素包括有气候、潮湿、外伤等。大量临床观察证明,寒冷干燥的秋冬春季节,易于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动物实验证明潮湿可以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DNA的合成,说明潮湿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另外外伤是银屑病的常见的诱发因素,其机制在于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银屑病的发病或加重。
5、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的感染等。有研究表明受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PBMCS培养基上清液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活化。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抗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另外某些病毒持续性感染可能与银屑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如腺病毒对于角质形成细胞有一定侵蚀性,感染后使细胞由静止期进入DNA合成期,并可抑制细胞凋亡,成为银屑病迁移不愈的原因。
6、饮食因素
在饮食方面,临床观察显示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膳食包括有海鲜、红肉、动物的脂肪、某些蔬菜、各种香辛料。海鲜包括有虾、蟹、鳖等。红肉包括有羊肉、牛肉、狗肉、驴肉、鹿肉、狼肉、骆驼肉等。其中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蔬菜有生姜、芫荽、大头菜、香椿、韭菜、尖椒、洋葱等。除此,大料、花椒、胡椒、孜然、茴香、桂皮、芥末、芥末油、辣椒酱、火锅的调料以及方便面的调料等各种香辛料也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
相反,对银屑病病情缓解有利的膳食主要有新鲜水果,如柚子、橙子、苹果、梨、香蕉、大枣等。蔬菜类有丝瓜、苦瓜、冬瓜。另外,银屑病的患者适合大量进食粗粮,包括有全麦面、糙米、玉米等以及各种豆制品,豆腐、豆酱、豆腐干、豆渣等亦可。适当补充河鱼、瘦猪肉、鸡蛋等可补充因大量脱屑导致的蛋白质会缺乏。
7、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在银屑病的复发和加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能加重银屑病的药物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锂剂、四环素类抗生素、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干扰素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包括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包括有硝苯吡啶、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如碳酸锂和枸橼酸锂等属于锂剂;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有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布洛芬、炎痛喜康、塞来昔布等;抗疟药包括有氯喹和羟基氯喹;其他如二甲双胍、接种疫苗等皆能加重银屑病。
在银屑病的治疗过程中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导致银屑病加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分别是:
(1)糖皮质激素撤减和停用后可导致银屑病复发或加重,称红皮病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
(2)在银屑病进行期外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地蒽酚、高浓度焦油等。
(3)在银屑病进行期进行紫外线光疗。
(4)阿维A、柳氮磺胺吡啶也可加重银屑病。
8、过敏因素
临床观察显示大约有10%左右的银屑病患者对尘螨、粉螨、霉菌过敏,银屑病患者发生接触性过敏的几率增加。在食物上银屑病患者对牛羊肉过敏的比例较高,其次是虾蟹,另外鸡肉、鸡蛋、鱼、大豆和花生等亦可过敏,过敏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机制可能在皮肤发生过敏反应时,皮肤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利于炎症细胞渗出,炎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诱导银屑病易感个体而发病。
银屑病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于彻底根治,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鉴于其反复发作性,预防本病复发极为重要。在银屑病的防治中,首先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诱发加重因素,反复告诫患者尽量避免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减少银屑病的发生和复发。二银屑病防治
(一)银屑病防治的复杂性
1.遗传因素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涉及多个微效基因的叠加,这就决定了银屑病多样化的遗传异质性。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多种因素均可诱导银屑病发病和复发,决定银屑病是否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3.患者因素
银屑病患者由于对本病缺乏正确认识,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乱投医,滥用药,使病情加重、并且更加复杂,增加了治疗难度。
(二)银屑病防治原则
1.安全第一;
2.长治久安。
(三)银屑病防治目的
1.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减轻银屑病病情,安全有效地阻止病情加重。
3.减少和预防银屑病的复发。
(四)银屑病防治策略
1.医患密切沟通与配合,医患都要杜绝急功近利的思想。
2.对医生来讲,要对患者进行全程化、个体化的安全治疗。
3.对患者来讲,要建立自我防控的意识和措施。
(五)银屑病防治具体步骤
根据上图显示,银屑病的防治首先是医患的沟通和配合,通过沟通医生要教会患者根据发病的病因及诱因减轻病情、预防复发。然后,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全程化、个体化的安全治疗。
1.医患沟通
对于医生来讲,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自身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治疗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医疗业务水平。
对于患者来讲,要正确地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发生的病因、转归及注意事项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认识到要想治愈,有一半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2.全程化、个体化的安全治疗
(1)病情的正确评估
病型: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
病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病史:初发、复发。
病因:遗传、精神、内分泌、生活方式、感染、物理、饮食、药物、过敏等因素。
中医辨证分型: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
(2)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既不过度治疗,也不敷衍治疗。
二、银屑病的治疗方案
(一)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理治疗包括:
(1)心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社会支持、危险因素干预等。
(2)生物反馈和腹式呼吸疗法: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放松疗法,可全面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并通过改善患者T细胞免疫而达到治疗银屑病作用。
(3)其他:按摩、针刺、音乐、催眠、瑜伽等。
维生素类药物对银屑病有何治疗作用?
(二)系统药物治疗
1.维生素类
可选用维生素A、B、C、D、E和K等。
(1)维生素A可改善银屑病的角化过度;
(2)叶酸可调节体内核酸代谢;
(3)维生素D具有调节钙代谢及抑制表皮增殖的作用;
(4)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改善微循环;
(5)维生素K4可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增殖。
2.抗生素类
主要治疗合并感染。
(1)可选用红霉素、青霉素等短期治疗;
(2)甲砜霉素可用作治疗脓疱型银屑病。
3.氨肽素和氨茶碱
(1)氨肽素可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促进分化,并可调节免疫功能;
(2)氨茶碱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使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4.静脉封闭治疗
(1)具有镇静中枢神经系统,稳定情绪,缓解焦虑作用。
(2)用法:0.%普鲁卡因10ml缓慢静注,或0.25-0.50g普鲁卡因加在5%葡萄糖ml中静滴,1次/天。
(3)不良反应少而轻,主要为过敏反应。
5.中药治疗
(1)中成药
雷公藤制剂:雷公藤多甙片、昆明山海棠片及火把花根片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对肝肾胃肠损害较大。
甘草制剂:甘草甜素、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胺,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降酶等作用,但可引起钠水潴留、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其它:清开灵口服液/注射液、复方青黛丸/胶囊、羚羊角粉/胶囊、金莲花片/胶囊等用于进展期血热型银屑病;复方丹参片/注射液用于静止期血瘀型银屑病。
(2)辩证实施中草药
血热型:宜清热凉血、解毒祛风,常用土茯苓、草河车、北豆根、紫草、生地黄、忍冬藤、大青叶、生槐花、白鲜皮、白蒺藜、白英、蛇莓等。
血瘀型:宜活血通络、凉血解毒,常用鸡血藤、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紫草、桃仁、红花、丹参、当归、郁金、三棱、莪术等。
血燥型:宜养血润燥、解毒活血,常用生地黄、玄参、鸡血藤、丹参、大青叶、草河车、白鲜皮、石斛、麦门冬、南沙参、北沙参、白茅根等。
(6.维甲酸类药物;7免疫抑制剂;8.免疫生物制剂,但我不主张用。)
(三)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1)润肤剂:凡士林、矿物油、石蜡等。
(2)水杨酸制剂:低浓度(<5%=角质促成剂,高浓度(≥5%)角质松解剂。
(3)焦油制剂:低浓度(1-5%)角质促进剂,高浓度(≥10%)角质剥脱剂。
(4)蒽林:常用浓度为0.1%-1.0%。
(5)尿素:常用浓度为10%-40%。
(6)糖皮质激素:弱效、中效、强效、超强效,易反弹。
(7)维甲酸类:全反式维A酸霜、他扎罗汀。
(8)维生素D3类似物:卡泊三醇(达力士)及他卡西醇(萌尔夫)
(9)局部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普特彼)和匹美莫司(爱宁达)软膏、吡硫翁锌气雾剂(适今可),易反弹。
(10)免疫生物制剂:抗人白细胞介素-8单克隆抗体(恩博克)。(11)中药剂型
(四)物理治疗
(1)紫外线疗法:紫外线可透过表皮、真皮浅层,抑制T细胞活性,降低IL-2、8水平而治疗银屑病。包括UVA、UVB和窄谱UVB。
(2)光化学疗法:光敏药物(补骨脂)结合紫外线疗法,适用于久治不愈的寻常型银屑病。
(3)静电疗法:利用静电治疗仪与人体产生的电位梯度,造成静电荷由高电位(静电仪)向低电位(人体)移动,直接作用于患者皮损处,产生热能和超氧化负离子,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生,诱导正常分化。
(4)淋浴疗法:糠麸浴、温泉水浴、中药沐浴和死海盐泥浸浴,有助于祛除鳞屑、缓解皮肤干燥与瘙痒症状。
四预防银屑病复发的概念
(一)银屑病的预防:是指银屑病患者经过适当的安全治疗,临床上症状缓解、皮损基本消退以后,避免再复发。
(二)预防的目标:心身整体健康,延长缓解期,争取痊愈和不再反复。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纠正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注意不过度治疗,可以使患者延长缓解期。相信通过医生和患者以及家属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预防银屑病复发的愿望终将实现。
五、预防银屑病复发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调整心态
1、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对银屑病的认识,调整好心态,是预防银屑病复发的前提。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影响机体健康和病情转归。银屑病是一种在遗传基础上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具有心身疾病属性,社会-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上不应仅靠药物,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制订治疗计划。
2、预防银屑病复发的着手点应是正确认识银屑病。依照目前了解的情况,大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多年,不断求医问药,但并未通过药物有效控制银屑病;有些患者对银屑病的发病和治疗缺乏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如有些患者认为长期服药或通过“祖传秘方”能根治银屑病,而有些患者认为银屑病具有传染性等。
因此,无论医生,或是患者,都应不断提高对银屑病的认识,及时纠正一些不准确、不全面的观念,客观了解银屑病的发病原因、演变规律,充分认识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和副作用,明确银屑病的医疗目的是维护患者整体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整体医学模式的理念指导下达到控制和预防银屑病复发的目的。
3、良好的心态是促进银屑病康复的重要基础。拥有良好的心态,首先在于消除对银屑病的恐惧心理和厌烦情绪,要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树立信心。心情平和,远离焦虑和抑郁。平静接受的心态,并非消极认命,而是一种开阔和超越。其次要有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自我调节,寻找生活的乐趣。多结交朋友,有压力和苦闷情绪可通过倾诉而及时化解。还要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书法、绘画、旅游、摄影、放松、唱歌等,这些情趣高雅的活动,能帮助人体放松,提高免疫力,忘记疾病带来的烦恼,促进疾病的康复。
曾有一位中年男性朋友,患银屑病30年,一直不断地寻医问药,病情却不断加重。后来索性停止服用任何药物,与几位朋友相约去定期放松。远处的绿色山脉、眼前平静的湖水,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心中充满久违的喜悦。两个月过去,在未用药的情况下,皮损奇迹般地减轻了。
4、另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银屑病的康复也极为重要。患者的亲属、同事和朋友不能疏远和嫌弃他们,否则会造成更大的压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的力度,也是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书籍、医患座谈会、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人们对银屑病的正确认识,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
(二)逐步摆脱药物治疗,学会自我调理
1、充分评价药物作用,忌单纯依赖药物。“生病吃药”似乎已是观念中理所当然之事,较多患者长期受银屑病的困扰,求治心切,总寄希望于通过长期服药控制病情,或通过“偏方”来治愈疾病,最好不再复发。孰不知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对药物的作用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若是感染性疾病,或需要抢救的疾病,药物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对银屑病这类与免疫相关的慢性疾病,则要在客观评价药物所起作用的同时,充分考虑其局限性和副作用,不能单纯依赖药物。
2、切忌滥用偏方。较多银屑病患者得病后心情急切,到处打听所谓的“专家”,和“永不复发”的灵药,常常上当受骗,不仅延误病情好转,而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病例在临床中频频发生,受害者后悔莫及。
3、“三分治,七分养”。其中“治”仅是消除一些不适症状,远不能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既往数十年单纯药物治疗史业已证明效果不甚理想,如20世纪50年代口服白血宁,20世纪60年代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20世纪70年代服用乙亚胺和乙双吗啉,这些药物均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使得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在短期内消退,但停药后很快复发,而且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损害肝肾功能,严重者诱发白血病,甚至死于白血病。近年来广泛使用的维甲酸类药物,大多数患者服用后口唇干燥皲裂、全身皮肤瘙痒难忍。部分患者服用后肝功能受损、血脂升高。少数患者出现头痛和鼻出血。总之,“是药三分毒”,不适当和过度治疗必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恢复健康,绝对不能依赖药物,必须依靠患者本身,自身振作起来,与疾病作长期斗争,也即“三分治,七分养”中“养”的主旨所在。
4、银屑病患的自我调理。重中之重在于调理情志。中国古代所谓“百病从气生”的气,有内气和外气。内气指七情,即喜、怒、哀、乐、悲、恐、惊,即情志。《皇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若能拥有此心境当然最好,但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做到,能做到随常人之情,但不必过于在意;保持协调,不令偏激,喜怒哀乐,适度即可,则不会被内气所伤。外气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本是宇宙空间的自然产物,但若身体不能适应,则成为致病因素。所以,需要“避之有时”,冬天御寒保暖,夏天避暑降温,秋天滋阴润燥,春天宣热防风。无论是内气或是外气,只要做到趋利避害,同气相求即可,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患者朋友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自我放松,寻找生活的情趣,学会排遣工作、学习、生活及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压力和疾病,以良好的心态,加上适当的药物治疗,则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实际上自身修养和调理在银屑病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中有些患者患病后能够正确对待,就像平常“感冒”一样,不苛求“根治”,而是寻找诱发因素,注意调整心态,不悲观失望,而是面对现实,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在各自岗位上仍能成为优秀的工作者。
(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的健康寿命和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条件占8%;环境社会因素占17%;生活行为方式占60%。这份调查报告说明人的寿命和健康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长期吸烟容易引起肺癌、口腔癌;高脂肪饮食可以导致结肠癌、乳腺癌;高糖、高盐饮食容易造成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许多疾病不仅仅由基因引起,而且需要后天的环境因素持续作用于人体的易感基因,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环境因素是主要的“肇事者”。
1、银屑病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除了不良情绪以外,食物结构不合理、熬夜、长期吸烟、过度饮酒等,均是银屑病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常言道“病从口入”,过去是指吃了不洁食物引发疾病,现在还包括因食物结构不合理而引起慢性病。近年来,银屑病伴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造成代谢、内分泌紊乱,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需引起高度重视。
2、吸烟对银屑病的危害。众所周知,吸烟对健康有诸多危害,香烟释放出的烟雾中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一氧化碳、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和苯比芘等致癌物质。研究表明,吸烟能导致银屑病加重。国外报道,在银屑病患者中吸烟者比例要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且每天的吸烟量与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度呈正相关。研究揭示吸烟可使中性多核细胞在功能和形状上均发生改变。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微循环异常、白细胞趋化和活化、感染诱导皮疹发生和加重等均是重要环节。吸烟刺激中性粒细胞活化后产生过氧化酶,可参与银屑病皮损的炎症发生,从而导致皮损的发生和加重。因此,戒烟对银屑病易感因素的调控具有积极意义,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了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
3、饮酒对银屑病的危害。临床中发现银屑病患者发病与饮酒有一定关系,多数患者也认为饮酒可以引起或加重病情,尤其在饮入较多量烈性酒或黄酒后,皮损在几天内迅速增多。张学军等研究结果表明,在男性患者中,银屑病组与对照组嗜酒的比例分别为29.8%和9.3%;在女性患者中,银屑病组与对照组嗜酒的比例分别为8.7%和1.4%,经分析饮酒对银屑病的发病有显著影响;饮酒次数及数量越多,银屑病病情程度越重。
饮酒加重银屑病的原因可能在于酒精和其主要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直接扩张血管,影响皮肤血管的通透性。酒精还可通过神经、体液等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使表皮中的环磷腺苷酸含量降低,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饮酒过量能使血浆皮质醇、肾素、醛固酮及加压素等激素量增高,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活性增强,血压升高,并能增强血小板聚集性,激活凝血系统而促使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障碍。除了上述影响之外,饮酒尚能降低药性,饮酒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不饮酒者为差。因此,提倡已有饮酒嗜好的银屑病患者切忌酗酒;而喜欢饮酒的银屑病患者尽量饮用低度酒,并根据酒量控制在限量以下;即使有酒量的患者也应少于ml,心情不佳时切忌“借酒浇愁”,闷酒更易伤神伤身。
(四)适量运动,微微出汗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银屑病患者康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运动的益处:
1、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力,提高对脂肪的动用能力。
2、对肌肉、骨骼、关节和韧带均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保持其灵活性。
3、可以增加心脏功能,降低血脂含量。
4、经常锻炼,可以加强呼吸肌收缩力,胸廓扩张,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扩张。
5、坚持锻炼,可以改善消化功能。
6、运动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和压力。
7、在心理上,能调节人体的紧张情绪。
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不同年龄、时间、体力进行选择。能改善免疫力、提高体质的活动有:徒步走、爬山、健身体操、太极拳、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时间,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以30min为宜。强度以自己感到身体发热、颜面潮红、全身关节灵活、柔顺,身体前心后背轻度出汗,身体稍有疲劳,明显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形成一个反应周期,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任何一种运动都要适量,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体质、兴趣、环境和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达到微微出汗后,有利于皮肤的呼吸、循环和代谢。有些银屑病患者冬季易复发,则更需要在冬季加强运动,使全身皮肤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改善,减轻冬季皮肤干燥的程度有利于银屑病皮损康复。一位中医大夫曾选择了86例冬季型的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从秋末开始每天早晚,着厚衣服在室内、室外或原地跑步,也可使用健身器材及各种锻炼方式,使身体出微汗,并维持30分钟以上。这86例患者经过1个月的运动出汗锻炼后,其中21例患者皮损完全消退,余65例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个月以后,65例中有52例皮损完全消退。这种方法可能改变了皮肤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全身血脉通畅。这种简单、自然的治疗方法,冬季型患者可以尝试。
(五)饮食清淡,代谢平衡
1、忌口问题。有些患者片面地认为:只要严格忌口,即能控制病情发展。长年以来忌“发物”如海鲜、牛羊肉、葱蒜等,却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另外一些患者饮食顺其自然,从不刻意忌口,病情也未因此加重。因此银屑病患者应科学对待忌口问题,根据个人体验加以区别对待。如某些患者对海鲜过敏,吃过海鲜后,当天或次日会引起全身皮肤瘙痒,继而加重病情,这即是提醒患者应避免食用该种食物。若在患者的饮食经验中,未有特殊食物会加重病情,则不必刻意忌口,否则营养不良,造成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病情恢复。文献报道牛羊肉中含花生四烯酸较多,可能会加重银屑病,患者可以结合个人情况作为参考。银屑病患者皮损上每天均有较多鳞屑脱落,造成蛋白大量丢失,更需要合理补充蛋白。所以切忌盲目忌口,需要注意合理膳食。从合理的“食补”中汲取营养,避其危害,促进病情恢复。
2、“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也即平衡、多样、适量。自古以来,我们祖先就推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营养之道,所谓五谷、五果、五畜和五菜,即指多种多样的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各种各样的果、肉、菜为辅,对身体起增益和补充作用。“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经常进食适量河鱼、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荤油。总之,清淡少盐的膳食,食谱多样化,可以维持体内平衡,促进健康。
3、目前,临床上出现的新问题是不少银屑病患者由于饮食过度,特别是以高蛋白和高脂食物摄入为主的患者,已经开始出现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增高,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也为数不少。为此,需要提醒银屑病患者切忌过度饮食,一定要合理搭配,否则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一些儿童银屑病患者,经常食用“洋快餐”,最大的缺点是热量高蔬菜少,营养严重失衡。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银屑病患者,整体代谢、内分泌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
(六)睡眠充足,精力充沛
1、睡眠是生命过程中的基本生理现象,是人体各系统协同调节的基本生理过程。目前研究资料提示,睡眠的调控涉及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多种变化,并且这些不同系统的生理活动在睡眠周期性表现方面存在高度相关性。银屑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与患者的全身状况有着密切联系,而睡眠情况是体现心身健康状态的重要方面。
2、银屑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不足。国内一项研究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相关质量调查(PSQI)分析,发现银屑病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催眠药使用率高,可能与银屑病患者社会支持低,受歧视,抑郁、焦虑以及存在社会和家庭矛盾,加上银屑病本身引起瘙痒有关。因此要有效控制银屑病的复发,提高睡眠质量,保证睡眠的规律、充足,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患者朋友应放松心情,尽量排除焦虑、抑郁情绪的困扰,学习掌握一些改善睡眠的方法。首先睡觉应有舒适的环境,主要是清净的卧室和舒适的床铺。其次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还有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无论是午间或是晚间睡眠,应该尽量保持在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若每天准时睡觉和起床,生物钟则会准时运转。人的体温波动对生物钟的节律有较大影响。如睡前洗澡,或睡前做20分钟的有氧运动等,睡觉时体温会有所下降,体温下降易引起睡意。
4、此外,调节饮食也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睡觉前喝一些咖啡、浓茶、巧克力、可乐等饮料,会影响深度睡眠。所以,睡觉前忌饮用上述饮料。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应忌讳以下方面:忌饱食,睡前吃的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睡眠;忌浓茶、咖啡;忌饮酒,酒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天然的兴奋剂,破坏睡眠。现代医学证明,食疗的安眠作用大于安眠药。经常失眠者,用莲子、龙眼、百合配秫米熬粥,有令人入睡的良效。
(七)放松训练,挖掘潜能
1、放松训练主要包括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方法。生物反馈疗法是行为疗法的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因为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而早被银屑病患者誉之为“绿色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已把生物反馈列为治疗心身性疾病的常规疗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北京、上海、医院也相继开展了这项治疗。研究发现,30例银屑病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随着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同时患者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水平也趋于正常。由此可见,生物反馈通过改善自主神经的活动,进而改变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但要因人而异,在心理谈话的基础上,对生物反馈治疗有一定的认识后,才开始进行生物反馈放松治疗。
2、腹式呼吸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也称为调息训练,即有意识地充分发挥横膈肌和腹部肌肉的作用,进行缓慢、深度、有规律的呼吸训练方法。腹式呼吸也是气功和瑜珈的精髓,其目的就是帮助人体进入深度放松状态,促使机体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研究发现,经过腹式呼吸训练,能使心率变慢,手指温度增加,代表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RSA)指标增高,即腹式呼吸能使人体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相应地促进人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协调。
仅供空间阅读,谢绝转载,否则加入黑名单。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