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优质医院 > 生完孩子怎么了一个文艺女青年的产后暴食

生完孩子怎么了一个文艺女青年的产后暴食



糕妈说

糕妈已经不当文艺女青年很多年了,做了科学育儿后,连文艺作品都很少看了。但这篇文章却打中了我。当了妈,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时刻:明明已经上完厕所了,但就是不愿意开门;明明家里已经有很多东西了,但还是要买买买;明明知道自己已经累到极点了,但孩子一睡着,还是忍不住拿着手机刷刷刷。

周小北告诉我们,原来,这只是因为我们太渴望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时间了。而她选择的方法是,吃吃吃。看一个文艺女青年妈妈是怎么患上产后暴食,又是怎么走向痊愈的。

文:周小北

我曾经是一个80后文艺愤青,但一夜间就沦落了。我放下生命中大多数激情万丈的事,包括“我正青春”这一宏大的社会现实,只因为我在干一件特别特别“了不起”的事儿:带娃。江湖上不是说吗,要治文艺女青年的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她当妈。

但孩子满一岁后,我身上发生了一件让我恐惧的事,我生病了,我不自知地陷入了产后暴食。

暴食,是我在寻找自己

这一年来,我不顾形象地晚睡、贪吃、松懈、懒惰,穿着睡衣跑来跑去,忙着喂奶换尿布、陪玩讲故事,好不容易待到夕阳西下傍晚来临,我终于可以搁置全部的空虚单调和疲惫,晚餐成了我最漫长的一次进食。

我会吃很多,米饭、蔬菜、肉类、葡萄干、花生酱、海苔片……有时候慢慢咀嚼,有时候大快朵颐,总之,报复性地把一整天没来得及干的事统统在晚饭时间干完。因为要哺乳,我有了充分的暴食理由。但每次吃完捧着肚子叫撑时,我忽然会感觉到一种内心深处的难受,那是一种失败者的沮丧。

吃撑之后身体感知到的那种麻木、怠惰、吃力让我困扰。我开始检讨:明明已经饱了,为什么还要吃那么多?有一个念头击中了我:其实我只是需要一个休整,一个完整独立的空间,可以暂停处理小娃娃的哭闹索求,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这个时间由于过度欠缺而被我无限拉长,不知不觉间塞了无数东西到胃里,自己才觉得充实。

我暴食,只是因为我需要一个大段的时间,只属于我的时间,我对此异常饥渴。

屡屡失败的抵抗

我试过用意志力节食,但许多次之后就又回到原点,而且是反弹性的暴食。生命中的无数事果然不是靠压抑就能成功的,因为压抑的表面下,是汹涌的补偿式反扑的强大欲望。每次吃饭之前,我都一再告诫自己,“这顿要少吃啊”。但往往,一有这样的念头,我就忍不住吃很多,生怕自己饿死。

几次以后,我就悲哀地意识到:像我这样意志薄弱的Loser(失败者),注定是无法通过“一二三几步骤”、“轻轻松松就五招”这样的成功学克服暴食症的。我喝了无数赢家和成功人士写的正能量鸡汤,却依然在每顿晚餐来临之际以强烈的斗争精神疯狂横扫整桌菜肴。这算是产后抑郁症的一种吗?可以把这个子目录命名为“文艺女青年带娃空虚暴食综合症”。

然后,我又一次捧着肚子倒下了。

再后来,我就对自己放弃了。我觉得我什么大事也不可能干成的,我就是这么一个连拿起勺子挖几口饭都无法控制的Loser,还谈什么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救命的“断舍离”

有一天,我弄了一本《断舍离》回家看。

如果现在要我回忆的话,我觉得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扔一切可扔之物,直到无物可扔。而这个简单的道理,让我的人生发生了转机。

我利用清明节(多么悲哀的节日)三天,好好整理了家里的大块垃圾:大量以后绝对不会再穿的学生时代的衣服,从小学时就开始精心收藏的同学间的纸条、卡片、书信、奖状、证件,堆在橱柜顶层比千年雪山还难以消融的厚重棉被……我把那些统统都扔了。

人为什么舍不得放不下?大概都是因为恐惧吧。我们的自我高高建筑在这些累积的厚重记忆之上,它们在漫长岁月里拼凑了某些属于你的人格,于是你抱紧这人格不放手,唯恐它落空,唯恐失去它们你就无法存在。

我拿一把铡刀,把自己多年辛苦挣来的奖状、一本本青春期写满委屈和迷茫的日记统统铡成碎片。我过去拼了命挣来的荣耀,我伤透了心记录在本子上的痛楚,我小心翼翼呵护的脆弱的感情,一个人一路走来背负的那么多,都目不斜视地“咔嚓、咔嚓”,而且咔嚓得超级爽、超级爽!我的恐惧和匮乏感,也一并剥落了。

我们都在不停喂食那个空虚的自我

我渐渐远离了暴食,这真的是一个奇迹。我靠意志力支撑了那么久都徒劳无功、发动了家里人监督鞭策都没什么用的强迫症,在“断舍离”的力量下终于治好了。

摆脱暴食症后,我的晚餐就开始吃少了。我到下午三四点会吃一点芒果、橙子、草莓之类的水果,然后再吃一两片面包,到了晚饭时候,冲一杯山药薏米芡实粉喝喝就行了。

当我掌控了自己的体重,生活也变得丰满有味起来,我会觉得身体和灵魂是那样明晰地属于我自己。那些有意识的微小片刻,虽然短暂,但闪烁在我大面积枯燥无味的生活背景下,居然像夜空里的星星一样,引发了我无限遥远的遐想和平静的喜悦。

食物只是一种媒介,就像我们生活里上瘾的其他东西一样,电脑、游戏、香烟,本质上或许就是喂食某一个你舍不得放弃的“假想的自我”。那个“假想的自我”是空虚而无谓的。

当我恋恋不舍地脱下“文艺女青年”、“青春”、“人生赢家”这层层假想的外衣,我就越来越接近自由。我不再焦虑,不再暴躁,能接受生活中的种种琐碎和无奈,也能心平气和的看待自己的不足、孩子的不同。我想,我的文艺病是真的治好了。

(本文图片来自电影《美食、祈祷与恋爱》)

作者:周小北,80后,文艺愤青,凶猛吃货,经合理改造,目前疑似贤妻良母,热衷追剧、八卦,偶尔码字兼突发性思考人生。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yzyy/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