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症状体现 > 颅脑外伤常见功能障碍有哪些早期及运动功
颅脑外伤常见功能障碍有哪些早期及运动功
轻型的颅脑外伤恢复后常可出现头痛、头昏、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抑郁等后遗症状,严重的颅脑外伤幸存者亦常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记忆缺失、感知及认知障碍等并发症和后遗症,部分特重型颅脑外伤呈持续性植物状态。
由于颅脑外伤的类型、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因此康复治疗应贯穿颅脑外伤治疗的全过程。就颅脑外伤而言,有些功能可以恢复如前,有些功能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对于能够完全恢复的功能应采用各种疗法促使其早日恢复。对于不能完全恢复的功能,应当使患者正确的理解与认识病情,顺应功能受累情况,最大限度地寻求代偿功能,减轻后遗症,以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或社会生活。
早期康复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持续性意识完全丧失,处于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状态,而且不能被唤醒去认识自己或周围环境,对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觉醒。大约有10%的患者在伤后1个月仍无反应即进入植物状态。后期可能从昏迷中苏醒并逐渐恢复功能,昏迷时间再延长,即称为持续性植物状态,时间愈长,恢复可能性愈小。
1.Glasgow昏迷评分标准(GCS)
睁眼(E)、语言表现(V)和肢体运动(M)三个因素;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在30分钟以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30分钟至6小时;
重型:3-8分,伤后昏迷时间在6小时以上,或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有人将3-5分者由重型分出,列为特重型。
2.综合康复治疗措施
应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严重的脑缺血、缺氧,严密监测颅内压和血气值,及时排除颅内血肿,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合并症,使病情尽快趋于稳定,防止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发生。
(1)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昏迷患者鼻饲饮食,所提供的热量宜根据功能状态和消化功能逐步增加,不低于每天每千克体重30-50cal,蛋白质供应量每天每千克体重在1g以上,以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果口服和鼻饲不能达到基本营养要求,可行胃造瘘进食。
(2)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药物及时给予促神经营养和代谢活化剂、苏醒剂,如应用抗抑郁药、抗震颤药、内源性阿片类受体阻滞剂也有一定的促醒功效。改善脑血液供应,提高氧含量,可行高压氧治疗。
(3)注意肢体良姿位摆放应注意体位摆放、良肢位的处理,尤其注意防止下肢屈曲挛缩和足下垂畸形。
肢体被动活动,定期翻身,防止压疮。开始肢体被动运动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强直挛缩和肌肉萎缩。应遵循先下肢,后上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的原则。
(4)声音刺激、视觉(颜色)刺激、气味刺激、热刺激、冰刺激;低中频电疗、超声波、动态磁刺激、强烈疼痛刺激等物理因子治疗,以及推拿、按摩、针灸和矫形具治疗等。(5)预防并发症预防感染、失水、便秘、尿储留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可适当给予预防性药物。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对于确诊的外伤后癫痫患者,可根据发作类型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
恢复期康复
1.运动功能康复
颅脑外伤后常发生广泛和多灶性损伤,患者病情较复杂,可能既有锥体束损害又有锥体外系损害,常遗留偏瘫、肌张力异常、共济、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主要可运用PNF技术、Bobath技术、牵张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如手功能的训练、躯干和骨盆的控制、下肢功能训练、步行训练,代偿功能训练等。
(1)上肢功能通常上肢功能恢复先从屈曲性联合运动开始,所以早期要鼓励患者进行这类联合运动,但到后期,这种联合运动可千扰正常活动功能,故应采取抑制性的联合运动,也即发展伸肌的联合运动来抑制屈肌的联合运动。
可用多种刺激,包括听觉(说明动作的组成或指令)、视觉(注视如何进行)、触觉(治疗人员用手接触肢体),最后对来自本体感受器的刺檄做出反应,进行有目的性的动作(如取物、穿衣、进食等)。当引发随意活动后,即应注意加强肌力练习。上肢应多注意伸肌肌力,以促进肌力的平衡。
(2)下肢功能对于足严重跖屈、爪状趾、踝内翻的患者,可将足底的承重点转移回踵部,放入足托板,使足和趾保持背屈。
对健侧肢体则应发展其活动能力,若优势侧与患肢为同侧,则应尽力发展健侧的各种代偿功能,如写字、进食、梳洗等。如健侧用力时,患侧出现痉挛,则需避免健侧过于用力和作抗阻活动。
扶物下蹲法:单或双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慢慢下蹲后再起立,反复进行3-5分钟。
患肢摆动法:单或双手前伸或侧伸扶住固定物,单足负重而立,患肢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摆动3-5分钟。或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体侧,患肢直腿抬高到一定限度,作内收、外展5-10分钟。
内外旋转法:手扶固定物站立,单足略向前伸,足跟着地,作内旋和外旋3-5分钟。或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足与肩等宽,双手置于体侧,以足跟为轴心、双足尖及下肢作内旋、外旋活动5-10分钟,以功能受限严重一侧为主。
屈髋法:患者正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双下肢自然分开,以双足下部为轴心,反复作屈髋屈膝运动3-5分钟,以髋关节受限严重侧为主,幅度、次数逐渐增加。
开合法:患者正坐于椅、凳上,髋膝踝关节各成90°,双足分开,以双足间为轴心,做双膝外展,内收运动3-5分钟。或患者取俯卧位,双膝与肩同宽,下肢伸直,双手置于胸前上方,然后屈膝90°,以双膝前部作轴心,作小腿内收、外展活动5-10分钟,以髋关节严重一侧为主,幅度、次数逐渐增加。
蹬空屈伸法: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下肢交替屈髋屈膝,使小腿悬于空中,蹬车运动5-10分钟,以屈曲髋关节为主,幅度、次数逐渐增加。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