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症状体现 > 一竹闺女2015年2月24日家书见山还
一竹闺女2015年2月24日家书见山还
一竹闺女,今儿是大年初六了,明天就要上班了,时间是眨巴眨巴的一瞬而过。今儿上午爹哋带你和家人去丰台区文化馆看看丰台区第六届室内新春游乐会,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现场来了不少老百姓,大家也都是乐呵呵的参加各个游乐会活动,爹哋还投圈圈中了一辆警车模型,一竹闺女你拿在手里是相当喜欢。当然,在游乐会现场,爹哋遇到了丰台区文化馆的成军馆长,他给你拿了四个不同造型的毛绒羊,真是可爱极了,在此也谢谢你的成叔叔哦。
从文化馆回家的路上,我们又去了一趟物美大卖场,本来挺好的心情,被一位售货员大妈给弄糟了,你妈咪和她理论了起来,差点想投诉她,爹哋息事宁人,对你妈咪劝说一番才作罢,爹哋就和你妈咪说对方大过年的在这卖货也不容易,咱也不要和她多计较,不然显得我们和她一样低素质低水准,多不好!做人都不易,别人不礼让的时候,那咱就礼让退一步吧。
下午趁着一竹闺女你午睡的时间,爹哋和妈咪去保利影院享受了一场电影饕餮盛宴,还是比较过瘾的。爹哋也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钟馗伏魔:雪妖魔灵》里了解到钟馗这个人物,之前了解的很少,因为很少去 在这部电影中,神人魔三界少不了交流:神指导人打压不听话的魔,但神和人并不是平等的联盟关系,赵文瑄饰演的张仙人更像是空降外派的“七武士”,率领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操练操练。而人和魔也有感情瓜葛,也是本片的中心,陈坤饰演的钟馗和李冰冰饰演的雪妖。开始宛然正义大战邪恶的剧情,最后来了个大反转,原来利欲熏心的张仙人才是大反派。人魔又联盟,破除迷信,把神张仙人干掉,这个创意用力颇猛:连神仙都敢灭。不过要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钟馗的故事,这个反转就有了新的意味。
实际上,《钟馗伏魔》玩了一把社会隐喻,紧贴社会现实,以古喻今,充满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各种隐喻。这片子用意深刻,而且颇为大胆。
张仙人就是上层社会中的既得利益者,坐享人界供奉,手握重权。魔界就惨了,生活环境极其恶劣,要啥啥没有,穷得左卵敲右卵,难怪一心想投生转人,最可怕的是:这种煎熬都是千百年起算的,可谓遥遥无期,如果想转生,必得勤学苦练。但当一些魔受恶人利用和唆使时便会来人间作乱,破坏庄稼,杀害无辜,人自然是怕,单体战斗力相差悬殊没办法。这时候,神仙看不下去了:魔亲们,乃们这样是破坏秩序啊。
对!秩序,就是这个词,秩序是全片的关键词。秩序说白了就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公序良俗。这种秩序是谁确定下来的不好说,电影里也没强调,但是要仙来维护的。而这个仙有点玩忽职守,不过是骑鹤旅旅游开开宴会,没事儿微服私访一下,三界里,人供奉仙,魔在地下修炼。各司其职,各守其分,谁要不服气想来点幺蛾子,仙就代表宇宙消灭你。
可这个张仙人是个有阴谋动机的仙:他虽然是仙人,但是忝列仙班末尾,他折磨钟馗服侍自己那段说的很明白:玉皇大帝算个鸟,竟然那样尊贵,老子也不差,干嘛在他面前屈尊降贵。这一刹那的想不通,就有了邪念,开始不守本分。张仙人算是天庭的“大老虎”,结党营私,收人魂魄(进行思想控制),训练早已失魂落魄的钟馗成为中产阶级代言人,传授伏魔绝技,要他扫荡魔界,无论好坏,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反讽的是:最想维持秩序的阶层内部出现了“叛徒”——张道仙对现有秩序非常不满,筹谋几年培养出一个杰出的斩妖士,就是要假借他手完成大业,如果吸收魂魄升级成功就带着小狼狗钟馗一起大闹天宫,革玉皇大帝的命,野心澎湃,心思狠毒。
一竹闺女,在这部影片中,钟馗是贯穿三界的关键人物,在他“金榜冤案”之前的寒窗苦读期,他便与雪妖有过一段情缘,这段往事也是非常聊斋式的浪漫,人鬼情未了,死了也要找。钟馗和雪妖的孽缘是故事最重要的主线,他俩的故事有点像白娘子和许仙,人妖两重天,爱情无界限,白娘子想做人而不成,身上的罪孽一天不消就别想往上爬。按照我们的思路分析,钟馗和雪妖这对情人,简直是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忘我虐恋。张道仙(有点类似法海的角色)自然看不下去,人和妖在一起哪成,那生出来的不是人妖吗?钟馗是张仙人用邪药养成的工具,没有魂没有魄,钟馗是魔也是人,属性技能和仙也差不多。这样一个奇怪的综合体,在三界之间斡旋,担当一个秩序维护者同时也是秩序破坏者的角色。而他和雪妖的瓜葛,表现的是他对魔界即底层的同情,注定他仍然是个秩序破坏者,张仙人自然千方百计阻拦打压报复,在阶层流通之间设置障碍。
作为三界最底层的存在,魔界向往人界,希望有朝一日转生,不再在魔界受苦。魔界是一个没有任何自我认同感的世界,每个魔都想离开这里,知道这里并非温柔乡。但是必须经过苦苦修行,也即勤劳致富,强出头就要被斩妖士们、仙人们打压。其实作为上层的仙界,最想发展壮大作为中产的人界,因为人界不上不下,生活富足,对神仙崇拜恭敬,从不敢妄想成仙,对魔界避之不及,万万不敢做魔——老老实实做人,是最遵守秩序的存在,也是社会最稳定的因素,而且之前也说了,虽然单体战斗力渣,但合力也惊人,还有钟馗这样的好苗子可以提拔,说不准也能登堂入室做神仙。对魔界来说,人界是很幸福的,好比社会的底层农民,忍耐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有天能进城做中产。为了尽快转生,魔界一些被蛊惑了的魔盗取人魂魄收集成魔灵,就是为了加快修炼进程,手段卑鄙了点,但成人之心不可谓不炽热。底层人民想要改变命运,好像确实需要中产阶级做出些牺牲,资源要共享,谁也不愿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仙界中也存在利益争斗,仙人也有未能斩断欲望的“魔仙”。上层的欲望过剩,仙心不足,像张道士这样作祟弄怪,一心还想做玉皇大帝,实在有失神仙体面。破一破这样的迷信也好,神仙也不是完美的,也有小心眼和野心,看众人盲目崇拜张仙人而合力剿杀钟馗那段,很是触目惊心。而钟馗不得已对斩妖同志大开杀戒,也是自身魔性的大释放,魔界存在的情有可原乃至存在合理性,在钟馗身上得到体现。
于是本片有着很明显的价值观倾向:对魔界的同情,对人界的怒其不争哀其昏聩,以及对仙界公平正义的期待。---对底层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关怀,对中产阶级的厚望和依仗,以及对上层公平公正的呼唤---这种价值观充满了正能量,与时俱进,对当下中国社会的观察和理解也很深刻。
在神魔片里隐喻社会现状,披着神魔的外衣讲述一个严肃的社会现实隐喻,也真是很拼。这种态度算是一种生猛的尝试,也就能在神魔片里能施展出来,电影传递出的这个价值观也是《钟馗伏魔》最令人惊喜的一点。
一竹爹哋,爹哋想起之前参加“思想咖啡沙龙”的电影交流,席间美国人艾女士说到她把电影院当成是教堂,每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都当成是心灵的洗礼,因为每部电影总会给她或多或少的人生启迪爹哋很赞同艾女士的这种说法,爹哋每次去电影院看完电影回来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人生感悟。在这繁杂喧嚣的世界里,你找个时间静下心来,和你自己说说话、听听自己的声音,这样可以避免那些乱七八糟的情绪与感受所困惑。有时候,一些事情在你心中把你困绕得无头无绪,心中烦乱,大发脾气:“我难道就这样活着吗?”“有谁理解我?有谁听听我的心里话?”类似的烦恼与困惑是否已经在你心中缠绕得太久太久了?在你的生活中,看似很正常,感受上却已经走进生活的误区。有点儿遗憾、有点儿浑噩、有点儿疲惫、有点儿期盼、有点儿幻想,总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感受占据了你的心灵。
伟大的诗人大卫也面临着同样的感受,因此,他发自内心深处,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这是大卫遇到人生中极大的郁闷、烦乱与困惑。他要解决这种烦躁的心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对自己的心灵说说话,并且鼓励自己向他所敬崇的上帝仰望,“应当仰望上帝,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帮助,是我的上帝。”
一竹闺女,今后的你也要学会常常关照自己,与自己说说话。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要常常进到一个最安静、最能让自己尽情放开的地方,如读书房、祷告室、树荫下、教堂里、小河边、公园中……,静下心来读读一本对心灵最有帮助的名著,这样可以给自己的心灵洗个澡,并且可以洗除所有的郁闷和烦躁。读一本好书吧,因为好书能苏醒人心,能使愚人有智慧;能快活人的心;能明亮人的眼目。
一竹闺女,每当爹哋心灵中感到烦躁、忧闷的时候,爹哋有时就会独自去影院看部电影,这样,爹哋心灵中大部分的“拉杂古董”都会被清除尽净,没有半点儿再烦躁我的心,留下给我的只有喜乐与平静。与此同时,你也可以继续问问自己:我满意这样的生活吗?我要的自己是现在的自己吗?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的?生命如果这样走完,我会不会遗憾?我的待人处事哪里有错吗?我是不是工作是只为了追求成就和名利?我让生活压垮了或埋没了吗?我喜乐吗?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么?失落了什么?我还想追求什么?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为谁而活?目的是什么?……
伟大的诗人大卫学会经常独自在上帝面前默默回想和省察,“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这样,“那等候上帝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一竹闺女,未来的你,要经常静下你的心灵来,将生活琐碎的事儿、生活中的烦忧把它抛到九霄云外。清净的心灵是美好生活、完整生命的根本。因为内心必然影响外在,所以“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你想走出混乱、枯竭的过去,营造新生活吗?你不必急于寻求学者专家或心理医生,学会自己与自己的心灵说说话吧!并且在一个清静无人打扰而优雅的地方,向上帝做一次深深的祈祷。对上帝当他是你知己、是恋人、是导师,经常与他沟通,与畅所欲言,他必给你满意的解答!因为上帝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
最后,爹哋想和你讲一个故事,看看能否对你有所启发。
寒山寺的和尚捡到一个孩子,起名叫拾得,留在山上抚养成人,小和尚十五岁,虽年少却志在四方,想出去云游四海,于是跟师傅提起。师傅指着远处问道:“你看那有什么?”拾得看了看远处的山水信口答道:“有山,有水”。
师傅说他学业未成,不能放他下山,于是拾得又在山上修习十年。此时的拾得已经读遍了藏经楼上的诗书,旨在造福世人,于是他又和师傅提起要下山的事情。
师傅领着拾得走到当年的地方,又指了指曾经指过的一片山水问道:“你看见了什么?”
拾得想了想复答:“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师傅告诉拾得,还得再修习十年,课业未成不能下山。
复十年,拾得已经三十五岁,不再有曾经的按耐不住,这日师傅带着他走到当年的地方,问拾得道:“你看见了什么?”拾得略微想了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爹哋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过这则故事,那时候年纪实在太小,还无法理解这个故事,如今在奔四的道路上,是有点明晰了。
人之初,淳朴简单,做事不会思考太多,也许会显得愚笨。
人过而立之年,心智成熟,头脑敏捷,权谋之术,社会诟病习得一身,以为混迹江湖无所畏惧,闯荡一方轻轻松松。
一竹闺女,其实那都不是境界,真正的境界正是三十五岁的拾得,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世间万物以简化繁,看似复杂的社会和人心,只要你秉持着简单平静的心,自然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而且往往大道义,大真理,都是最简单的东西,没有浮华的修辞,没有夸张的排比。
人生在世,从简而起,至繁若生,许多人就此止步,只是不知抬头仰望,最高处不是权谋智慧的巅峰,而是人性最质朴的体现。
一竹闺女,很多人被戴上一顶帽子以后,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请收起你们的智慧和权谋吧,给未来留下简单和真挚。给犯错的人一次机会,这机会不是人赃并获后高高在上赏赐的宽恕,而是平淡中给人的良心一些时间去自我救赎。
年2月24日星期二20:23于北京·影子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