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症状体现 > 问道杨华山书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
问道杨华山书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
没有对传统的继承,无从谈起创新,也不可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这样的共识之下,年4月19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推出“问道--杨华山书画作品展”,展览截止到4月2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杨华山近几年创作的五十几幅艺术精品在中国美术馆与广大观众亲密接触。
杨华山,一九五九年生,山西人,曾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硕士。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委员。学养全面,诗书画印皆有造诣。曾在美国、日本等地举办书画展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央电视台,全国政协等创作巨幅画作,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收藏。出版《杨华山诗书画作品集》、《学院派精英杨华山》等。
杨华山先生的画作以写意人物、工笔人物及花卉为主,兼善油画人物、静物等。其写意画画风雄厚,笔墨泼辣而浑朴,工笔人物既具有唐韵古典之造型,又有西画色彩之丰富。从艺术来源上来说,他充分吸收了传统壁画创作手法之精华,以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自出面目,那种糅合了书法笔法的艺术形象予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莫言;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刘宏昌,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艺委会主任吴悦石,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田黎明,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万呜、艺委会主件赵建成;和中国美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秘书长徐里,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执行主编尚辉、荣宝斋总经理范存刚,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出版社社长、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等千余人出席了展览活动。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先生发言
展览现场:
众家点评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之精华,华山的壁画临摹展气势恢宏,很让人感动,年青人能踏下心来下功夫学习传统,的确值得称赞,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刘开渠(著名雕塑家)
我以前看过华山油画和素描习作,基本功扎实,今天看他的壁画临摹展览很受启发,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理解传统是学国画打基础最重要的步骤,深入生活则是创作的源泉,广泛吸收以丰富自己,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望华山同学继承传统,中西结合。在国画创作上有所作为。
——白雪石(著名画家)
涉猎中外,吞吐古今。内得心源,妙笔出新。华山学弟虚怀若谷,有大家气象。所作人物颇具才思,望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辛未之秋观华山学弟画展有感而题。
——黄均(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华山初学西画又习国画,书法和古诗文。勤奋好学,奋进不已。恳教于长。我喜欢这样的人,自信而不狂妄,持之以恒,必学有所成。
——董寿平(著名画家)
和华山八十年代相识,至今快二十年了,那时他在山西晋南美术学校任教,对永乐宫,稷益庙,青龙寺等壁画长期临摹,受益匪浅。华山兄为人真诚,厚道。学识广,悟性高博才多能,油画,国画,壁画和书法皆有造诣。
——刘炳森(著名书法家)
华山是国家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涉猎中西,诗书画印并进,是学养的外化,是持之以恒艺术追求的结晶。其写意人物承继了文人画的传统,以书法入画法,书画一体,笔墨畅达,意境深邃。其写意花鸟以性情本色入画,在传统的继承与光大中贯穿着清新的现代气息。其山水注重气势、格局,强调骨力雄强、丘壑之美,抒写心源之灵妙。
——贾德江(著名美术评论家)
自然而高古——田黎明
华山是一位学者型中国画画家,他以文入笔,以诗立意,以情兴墨,以格贮品贯穿于他那具有金石般朴拙高古的画风。每次读华山的画多有诗文,诗是华山心性所在,无论画什么,诗总融于其内,若一月映一切水一般,像淡淡的月光浑厚又透彻,映印出华山笔墨诗化之境界。
华山的笔墨感知注重学理,虽画作多有贤人高士,却引以人生思考。将中国传统哲与史以笔墨方式隐入,是华山的创作方式。凡落笔处,均须从心体中得其风骨,来“求知吾心”,以此于“修身在正其心”感发“心即是理”,追寻缘物与观照的知行合一。华山的笔墨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达意中体会着“志通金石”的审美意味。从笔墨虚实浓淡即见“文质皆美”,以造型于结构取法超迈,又立象取意,写生存态度等都成为华山笔墨语言的生命意识。
华山的书法又使他写意人物画更上一层,以书入画,放意取象,而意之象者又含金石正格。华山书法尚碑学,其所含雄浑庄重与刚柔相济之美,使华三书体与笔法遒劲多骨,承方正气象,金石之意呈朴中见拙之势,笔锋若刻石一般,形态苍劲又润含意象,笔墨融于思绪,充满着凝重与冲淡诗意,随着明净的心性,体味着真善中的淳朴之美。
华山的笔墨多沉着浓郁而感敦厚,虽写士与隐,却深深的感觉着人在自然中的风尚与高洁。画面寻求心性与意境的合一,共同构成了对人格理想的立足。华山的作品蕴含着魏晋人“心情开涤,日月晴朗”的气象。画意言简,淡然心净,其自然之品,借金石气韵相应以遇。若峭岩立松,亘古而新,形成了近山者厚之观,这既是华山的画格,也是他画风之境界,自然而高古。
——田黎明年8月6日
莫言:真性情之流露——读杨华山诗文有感华山兄日前赠我之诗文集,装帧精美,古色生香,爱不释手。放置座旁,得空即读几首。今日终于读完。
我曾听一老者言,人一旦迷恋旧诗,即入腐朽之境。其实,凡能入了这样的腐朽之境者,都是可以引为诤友的好人。吾未读华山兄诗时,仅仅是他的同事,读了他的诗,俨然多年旧友也。
读华山兄诗集,时有佳句入眼,如白鱼跳船,心中欢喜。随手掇记,兼发感想,不怕方家笑我。其实,诗乃抒发情感之工具,凡有难释之情、难言之隐、难解之恨、难圆之梦,皆可借这种方式道出,至于是否合规中矩,那也不必去管它了。我喜欢华山兄这种平淡如白话的诗:“饿了吃饭困了眠,有事做事无事闲。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故土情深”乃游子思乡之作;“集贤村里绿氤氲,万树千林景色新。隋朝圣贤相聚地,一草一花亦相亲。”意象浅俗中氤氲着至纯至真。华山兄好佛,深研经典,诗集中禅意屡现,如此首,即大有赵州之意。“树荫苔藓落,鸟声应鸣泉。鱼儿水中跳,弯月枝下悬。”这样的诗我也喜欢。此首尽管未标绝句,但读来抑扬顿挫,感觉与五绝接近了。又可联想到贾岛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虽只有区区十个字,但一幅立体的图画如在眼前。
古人写风景的小诗,总有一种幽远境界,让人感受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哲学的冥想。“西行大漠染风寒,夜对青灯呻难眠,人生苦如蜗负壳,出头容易转身难。”此首亦好,由病悟到人生之困境,虽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但人皆被诸多甲壳所累,想华丽转身,难矣哉。华山兄本业是画,此首可配画也。“只要绿水与青山,白云飞去又飞还。一灯长明澄俗念,一枕清风一枕安。”此首亦好,好在借平常景物,抒发性灵,引申上升,比兴生发为禅机佛理。“春雨绵绵苔色鲜,清凉国在白云间。五台山上花如海,历块过都梦里还。”过都越国,易如超越土块,这首梦回五台山充分表达了向往皈依之心境。“遇事我不与人争,何事人肯与我争”、“仕途有味是无能,唐突明月与秋风”等句,都是看破之语,于当今物欲横流之世,确是清凉之药也。
纵观华山兄之诗,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真性情之流露,无论是追思亲人还是怀想旧友,无论是借物咏志还是触景生情,都重在一个真字。因之,也就不去受“格调”“肌理”之囿,而独近性灵一说矣。华山兄诗集的第二个特点是有清凉的智慧,这自然得益于他对佛学的研究与对佛家的皈依,人在万丈红尘之中,七窍神思俱被物欲所障,能破了障,那境界也自然就清高了。华山兄是位自由奔放的画家,善以书法用笔写古衣冠人物,画面配以篆书的古诗文题跋,诗书画会通融合,用笔肯定、博沉大气,因而他的诗,多是可以配画的。从古到今,许多大画家的配画诗,都是别有妙趣,貌似直白却韵味无穷,如王维,唐寅齐璜,无不以诗自重。华山兄深得个中要旨,今后当有更多妙句出于笔端、题于画侧,吾期待着。
前几日为山东一专画钟馗的画家题了几句打油诗,抄在此处,也算是班门弄斧之趣吧。豹头环眼虬髯翁,色正芒寒气若虹。杀鬼常留三分慈,书生落魄亦英雄。又有打油诗一首,与华山兄共乐之:
舞文弄墨三十年,半是妖魔半是仙。
二两酒后翻白眼,一曲歌罢跳加官。
堂前多见双飞燕,池中难觅并蒂莲。
当头棒喝破痴梦,甘蔗没有两头甜。
吴悦石评价杨华山艺术
世有华山,名为西岳,险峻峭拔,巍峨敦穆。吾友华山兄亦如西岳,狷介耿直,不改其素。唯于诗文书画皆能兼擅其妙,平素所作皆圣贤高逸之士,令人充满敬仰之心,皆生比肩之想,此乃华山兄胸襟所在,情怀所至,倾注笔下不能自已。华山兄以中正沉郁之笔,行水墨酣畅之趣,执管如戈,果断雍容,不拘于物象,不斤于绳墨,是破规矩于方圆,巧拙互用,乃大美之朴,无言于品读之中。书画之学,即人心之学,万法生于心,心中之贮存即画中之意象。至若笔耶、墨耶、情耶、趣耶,皆作如是之观。华山兄集其近作出版,吾为之赞曰:
巍哉华山,我心之巅。
翰墨如歌,浩如大千。
情性毕现,意象正酣。
挥毫如意,盘薄入参。
丹青襟抱,足证我言。
是真画者,吾友华山。
吴悦石于丙申小滿節夜窗
何家英评价杨华山艺术
我到研究院后对华山老师的印象非常好,这是一位很敦厚、温和的人,如他是陕西黄土地上出来的人是一样的,他的老家是文人辈出的地方,古代就出了很多先贤和文人,特别重视教育,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多中国文化的熏陶,这对他一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今天我们看到他的画始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包括古人的情怀。所以最终他的一些小品的题材,也还都是在画一些古人的情趣,这里面可能更能够寄托他本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他不像我们今天这些人,都是从美术学院毕业,从西画学起,从写生开始。他更强调目识心记,他学画的过程很幸运,他得到了很多大师级画家的亲自指点,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是山水还是花鸟、人物,他都接触了很多艺术的大家。这些老师给他的教导,他都牢记于心,在写实造型的过程中,广泛的吸取古今中外艺术营养,最终要内得心源。他更强调内心的感受和认识,所以他作品并没有我们今天从写生角度上的那样要求,也不追求这么多的形式,更追求文人画中的墨趣、易趣和境界等等。因为他的题材中更追求古人文化的一种氛围和熏陶,而且画的形式和画的笔墨,也是表现出了他人的敦厚老实的性格,没有过于张扬、华彩、纤巧、秀气,就表现出古朴、敦实的画风。他也从陕西的民间艺术当中来汲取营养,所以使他的画,更多的追求一种执着、天然和天趣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画是用丰富、密体的笔墨来表达,笔墨具有雄厚华姿、深厚和意境。而人物就寥寥几笔,来表达心中意趣。
他是抓住了水墨语言的基本规律,比如:点、线、面,这样一种画面的构成,他就可以自由的抒发。人物造型不求形式,更求内心一种对形的理解,所以他画的很有趣,人都是矮矮的胖胖的,这种造成他有一定的张力和趣味。线与面的对比,构成了画面的一种形式,我们看到了他所画的人物画和书房,有一种很大的成分,就是有齐白石作品的影子在里面,强调近现代化文化,水墨画中表现出笔墨所蕴含趣味,用笔慢慢的,沉沉的。
杨华山画集——李可染
杨华山桃源仙凡图
杨华山-竹林隐居
杨华山游艺维虔见画图
杨华山松涛山色cm68cm
杨华山丝路遗韵X68cm
杨华山寻梅图2X68cm
杨华山松荫高士图之68cm46cm
杨华山人文源薮cm96cm
杨华山菩提无树X68cm
杨华山无法可说图46cm68cm
杨华山杨华山圣贤图X68cm
杨华山子猷赏竹图68cm46cm
杨华山八达游春图cm68cm
杨华山杨华山采逸图X68cm
杨华山寻梅图X68cm
杨华山竹林七贤图X68cm
杨华山观松图68cm46cm
松荫高士图46cm68cm
杨华山望梅图68cm46cm
孑立秋风图46cm68cm
杨华山蒲团翻书图68cm46cm
杨华山闲居图68cm46cm
杨华山坡公玩砚(一蓑烟雨任平生)
杨华山深谷幽兰
杨华山夷惠圣尊图
杨华山庄周梦蝶
杨华山庄周悟道
杨华山味道图X68cm
杨华山玄武龟蛇X68cm
——月雅往期经典,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
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剖析石涛的伟大与媚俗
悖论董其昌:大师、淫棍和恶霸?
“西泠八家”篆刻印石128方原印照
金农
精品《人物山水册》《二湘图》,亮瞎你的眼
齐白石早年《花鸟册》(老舍旧藏)
十八岁的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古的绝唱,每一部分都是一副经典的山水画
看了陈巨来的原石印,你才知道印章到底有多美(高清组图)
不会被遗忘的大家——忆学仲先生(附高清作品集)
李鳝
《花鸟册》百图详解
八大山人的心路历程石鲁
写生册
国人看不懂当代水墨,就是不懂艺术么?
美的极致!——敦煌手姿(势)
敦煌早期彩塑的犍陀罗影响繆谷瑛
百花图集
巨献
张高清大图带你走进《清明上河图》中个人物造型细节
黄宾虹“写”出来的花鸟(图)赵之谦印面60方,美醉了!
盈盈水间,脉脉不语
中国画中的水
陆俨少图式梳理——含陆俨少先生最全的写生作品
沉默的大师!去世七年后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附作品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