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症状体现 > 不狐涂丨花钱送孩子受罪英国贵族后代们的
不狐涂丨花钱送孩子受罪英国贵族后代们的
在英国,寄宿学校BoardingSchool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七世纪起就有记载。最典型的寄宿学校是一种部分或全体学生在一起学习、居住的公学,以男子公学为主。
不少男孩子七八岁就被送进去开始集体生活,从一年级读到十二年级,孩子们在寄宿学校里度过了童年和青春期。
提到寄宿学校,我们总会想到皇室、精英、贵族,去念书的孩子最后都会去牛津剑桥这样世界顶级的大学。
不少英国名人毕业于寄宿学校,例如毕业于伊顿公学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抖森、奥斯卡影帝小雀斑以及毕业于哈罗公学的卷福。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和伦敦前市长鲍里斯也毕业于伊顿公学。
寄宿学校实行的精英教育,在英国教育制度占有崇高的地位,可以说,公学教育是为社会精英阶层服务的机构。
一所私立公学一年的学费大概是两万五千英镑(约合21万5千人民币),在每个家庭平均年收入两万七千英镑的英国,这是一个不菲的数字。
但数年间,不断有曾经的公学学生站出来,揭露崇尚精英教育寄宿学校背后黑暗的一面。
光鲜背后,是性侵、霸凌、情感教育缺乏所引起的一系列男孩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创伤与焦虑。
一代又一代的男孩,在小小的年纪被父母送进私立公学。许多孩子家就住在学校附近,但仍然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人们将这样的行为称之为‘Privilegedabandonment特权遗弃’。
家世良好,拥有权力和金钱的家庭,保持着将年幼孩子送给集体寄宿学校养育的传统。
心理学家JoySchaverien博士将公学毕业学生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称为‘寄宿学校综合症BoardingSchoolSyndrome’。
在最需要父母的爱与关心的年纪,却被送去集体生活,这样的缺失,导致了许多孩子成年后承受的长期情感表现障碍,这不仅仅影响到了他们自己,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家人、儿女甚至整个社会。
在Schaverien博士的案例研究里,一位匿名接受采访和治疗的63岁男性说:“我永远记得13岁时第一天被妈妈送到寄宿学校的场景。我穿着整齐的套装、戴着丝绒帽,被妈妈交给了校长。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被‘遗弃’那一刻的感觉。”
自此,他开始了长达6年的寄宿生活,每年只有暑假和圣诞时才能见到家人。
“第一晚,我就被吓坏了。熄灯后,一位修道士到我们的宿舍查房,每个男孩子,都被他拎起来,没有原因的用皮鞭抽打。每一晚,都会来一轮,渐渐我开始习惯,后来麻木了。打人是不需要理由的。”
“晚上睡觉,想妈妈的时候,我和隔壁床的男孩都不敢大声哭出来。所以我们用枕头捂住脑袋,悄悄地把头埋在床垫上啜泣。如果同寝室的小组长发现了,他就会汇报给舍监,那样我们就惨了,皮鞭棍子一起上,打到我们不再哭为止。”
直到20世纪末,英国的公立和寄宿学校才判定体罚非法,不得在教育学生里使用。
不能够随便表露情感、不可以哭、不可以捣蛋、不可以做一切违抗命令和准则的事情,一
旦违规,就会遭到学校的惩罚。
Schaverien博士说:“当一个人觉得ta的情绪无处排解,又被告知不可以排解时,抑郁如期而至。”
她继续补充道:“过早的脱离父母和家庭生活,让孩子丧失了成长中关键的一环,那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断地碰撞、妥协、平衡,孩子学会如何长大,而父母学会如何抚养。这样的良性互动,在寄宿学校中是找不到的。”
在寄宿学校里,孩子必须适应这个系统,不允许犯错、不允许撒娇,丧失了亲密关系的需求,长大后对情感的表达与接受存在着障碍,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被情感教育过。
一切都是制式的、固定的、冷酷的。学校的大人们都告诉你:“不要哭,不准哭,这样是正常的。”
除了体罚,性侵事件在寄宿学校屡有发生。年,位于苏格兰高地,查尔斯王储曾经就读的Gordonstoun学校,一位名叫DerekJones的英文老师,曾经侵犯了许多初中学生。
他把学生带回宿舍,下了药,将孩子脱光后拍照并性侵。虽然他被警方逮捕,但迫于校方的压力下,没有被判入狱,而只是被永久开除。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而许多案子最后都不了了之。
在寄宿生活中,男孩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监督。一切都有着既定的准则和时间表。学校的权威高于一切,在还没有形成完整价值观和自我的年纪,孩子们只能乖乖听话。
服从,是寄宿学校的准则之一。许多大人相信,这样的制度下出来的孩子,能够成为标准的英国绅士。
许多寄宿学校里的孩子来自社会的上层阶级,是名副其实的精英后代。英国的内阁里,大部分官员都是寄宿公学出身。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早早地就知道名号和权威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把他们送进寄宿学校的家长乐意看到的教育:只跟相同阶级有权有钱有名号的孩子玩和竞争,即尽可能的只追求卓越和成就。
在Schaverien博士的研究里,总结出了几百个寄宿学校综合症案例的特点:否认痛苦、拒绝求助、信任危机、自我认知低下、被认可的需求、控制狂、强迫症、焦虑。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情感和爱,无论是对亲人还是爱人,如果可以,甚至会‘关掉’自己的情绪。
过去几十年,寄宿学校的入学率逐年下降,从年的12万人,到年的人。毫无疑问,公学教育所提供的环境和师资一定是顶尖的。
但父母将年幼的孩子们像待打磨的社会零件一样扔进‘工厂’里,直接剥夺他们‘当孩子’的权利,这样的教育,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一位匿名的受访者在研究报告里说到:“我的心里有一堵墙,除了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相信另外一个成年人。”
(本文来源于知乎已获得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