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病种知识 > 终于把拐杖扔了杭州大伯确诊帕金森,
终于把拐杖扔了杭州大伯确诊帕金森,
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八年前,向来精神抖擞的王大伯开始行走迟缓,走路时身体前倾,有小碎步,不仅如此,起床和翻身也有问题。家人找到省内有名的神经内科专家求治,当时王大伯确诊为帕金森。
吃了8年的药
症状却毫无缓解
一开始,王大伯很坚强,一直遵从医嘱抗帕,但是药换了一次又一次,量也越吃越多,症状没有任何减轻,家属也只能继续遵嘱不断增加药物种类及剂量。
两年前,王大伯医院的神经内科求治,接诊医师检查发现可能不是帕金森病,建议药物减量后观察。听到可以少吃药,王大伯果断将几种药物减为一种,但身体的症状,还是没有太多变化。
最近,王大伯因无法行走被家医院急诊,王大伯很抗拒就医,因医院奔波,病情一直没有明显改善。患者家属心里也充满疑虑:王大伯到底是不是帕金森?
接诊医生贺忠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确实有动作迟缓和肌张力增高等帕金森综合征核心症状,这些符合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但在完善左旋多巴冲击实验后,发现王大伯并不符合帕金森病诊断。
病因究竟是什么?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王大伯究竟是什么病?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孔卫国与贺医生详细梳理了患者整个病史过程:患者突出临床表现为行走困难,抬腿起步困难,犹如双脚黏在地面上,行走几步后需停止休息,然后再困难迈出数步,短短的10米距离,王大伯走了2分半。此外,患者近期记忆力减退明显,还伴有小便失禁。
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三种症状组合出现,治疗团队开始怀疑患者存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可能。
通过头颅MRI,医生发现王大伯的侧脑室及三脑室扩张明显,脑萎缩程度不呈比例,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影像特征,王大伯符合正压性脑积水的情况,与家属沟通病情后,家属动员王大伯配合完善腰椎穿刺,并行脑脊液放液试验。
治疗团队采用相关实验评估王大伯脑脊液放液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发现有明显改善。
王大伯的老伴惊喜地表示:“终于把拐杖扔了,现在走起路来好多了,还能小跑几步!”
为了让王大伯持续好转,还需要持续脑脊液引流来改善脑积水情况,后续还要进行脑室-腹腔(V-P)引流,促进身体机能康复。
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什么?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pressurehydrocephalus,NPH)又称可逆性痴呆,是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性表现为典型的临床三联征: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尿失禁,其中步态障碍最为常见,具体的表现如下:
?步态障碍:往往表现为行走缓慢、摇摆不稳、步距小、双脚间距增宽、抬脚高度变小,起步和转弯障碍,但行走时摆臂功能正常。在疾病的早期,步态障碍症状轻微,难以察觉。随着疾病进展,典型的步态障碍会逐渐表现出来。在疾病晚期,患者则需要辅助下才能行走,甚至完全不能行走。部分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于帕金森综合征。
?认知障碍: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迟缓、淡漠、情感冷淡,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视空间功能以及执行功能障碍等,患者缺乏主动性和主动交际的能力,上述情况可有波动性、或短期加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是临床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此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恢复的可能,因此被称之为可逆性痴呆。
?尿失禁:尿频和尿急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完全尿失禁,甚至粪便失禁,也可能出现尿潴留。
专家提醒,一旦老人出现步态异常、痴呆或尿失禁,一定要及时就诊,尽早确定病因,针对性治疗。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和帕金森病有一定区别,治疗方式也不同。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震颤,肌肉僵直、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抑郁、痴呆等其他非运动功能障碍,最终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帕金森病症状复杂多变,且需要与其他帕金森综合症进行鉴别,建议患者到帕金森专科门诊就诊。
欢迎加入“神经内外科-浙医在线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