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病种知识 >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
作业疗法是一种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是指让患者通过日常生活、工作劳动中的一些动作练习,达到改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的治疗方法。国内作业疗法开展较迟,有报导指只有14%的脑卒中患者得到较为完整的作业疗法治疗。
我们对30例脑卒中患者予以运动疗法(PT)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治疗,并与仅进行运动疗法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以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近期影响。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广州中山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均急性期入院,按WHO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为脑卒中。但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严重的合并症(心、肺、肝、肾)。入院时随机分成PT治疗组(A组)20例、PT+OT治疗组(B组)30例。
两组患者的情况见表1
1.2治疗方法
1.2.1PT治疗组(A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接受临床常规处理的同时,先后予以床上摆放良势位、被动活动关节、桥式运动、神经肌肉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每日40-50min,平均疗程7周,由治疗师“一对一”进行治疗。
1.2.2PT+OT治疗组(B组)按PT组的治疗原则进行运动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如:梳洗及个人卫生。洗澡、洗脸、刷牙、上厕、整发、剃须等。进食。选择适当食物及按顺序吮吸、咀嚼、吞咽等。穿衣。选择适当衣服,按适当顺序穿上和脱下。移动。从一个体位或地方转换为另一个体位或转移至另一个地方,如:床上移动,地方转移(床、车、浴缸、厕座、椅)。信息交流。如使用书写设备(笔纸)、电话、计算机等。握持操纵物件。如钥匙、门把、电灯开关。
恢复期重点进行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用于调节患者全身机能,改善协调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和耐力。
如:为增强肩、肘伸屈功能,选择木工的刨削、拉锯、砂磨平板的训练。为增强腕指关节活动能力,选择油彩、绘画等训练。
为增强手指精细活动功能,选择编织、弹琴、书法等训练。用于调节心理或精神状态。
如:为转移患者注意力,选择下棋、玩牌、游戏等富于趣味性的活动。为达到镇静、减少烦躁,选择绘画、刺绣、编织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作业活动。
为提高患者自信心、自我价值观念,选择书法、手工艺等作业活动。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如:自助型餐具、自助型文具等自助具的使用训练,拐杖、轮椅等辅助具的使用训练。
选择时强调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强调以实现最大限度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在病房由护士和家人督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尽量减少帮助。每日45-60min由治疗师进行“一对一”治疗。
2结果3讨论康复应采用必要措施,以减少残疾的影响,使残疾者达到自立,成为社会的整体,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能实现其报负。脑卒中患者因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
运动疗法以改善和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肌力为主。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改善和恢复可以使患者运动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由于受到心理、认知、肢体精细功能及对生活的适应力等方面的限制,所以这种恢复是不完全的,不能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由表2可见,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低于B组,说明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未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作业疗法适用于日常生活动功能障碍,上肢较精细的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提高患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我们在患者发病的1—2周内开始利用患者健肢功能及患肢残存功能,通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及使用适当的自助具完成翻身、进食、转移等活动,使患者尽早地获得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可避免产生肌肉萎缩及形成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同时,这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使患者进一步地认识了解疾病,增强进一步进行康复治疗的信心,使其在良好的的精神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康复治疗的后期,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患者的运动功能不能进一步提高,此时结合患者的实际功能状态,由治疗师为患者选择或制作适当的辅助具、自助具,并进行充分的使用训练,可以使患者在较低功能状态下获得更高的生活自理能力。表2在整个康复冶疗的过程中B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高于A组,可能与进行作业治疗产生在精神、克服功能障碍、提高自理生活能力等方面作用相关。
4结论作业疗法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