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患病预后 > 构音障碍言语训练之运动性构音障碍一

构音障碍言语训练之运动性构音障碍一



构音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见于脑卒中、脑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小脑损伤、帕金森、多发硬化等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交流能力,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音调、速度、节律异常和鼻音过重,也就是说话含糊不清和不流利。严重时,言不分音,语不成句,难以听懂。最严重时完全不能说话,出现构音不能。

一、构音障碍分为三类:

1、运动性构音障碍

由于参与构音的器官(肺、声带、软腭、舌、下颌、口唇)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运动障碍,即言语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

A、弛缓型: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鼻音过重、音量低、字不清伴吞咽困难。

B、痉挛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说话缓慢费力、字音不清、鼻音过重、伴强哭强笑、吞咽困难。

C、运动失调型:小脑或脑干传导束病变。

D、运动过少型:椎体外系病变。

E、运动过多型:椎体外系病变。

F、混合型: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器质性构音障碍

由于构音器官的形态异常导致性能异常而出现的构音障碍:如先天性唇腭裂、先天性面裂、巨舌症、外伤所致构音器官形态及性能损伤、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

3、功能性构音障碍

指错误构音呈固定状态,但找不到作为构音障碍的原因,即构音器官无形态异常和运动机能异常,听力在正常水平,语言发展已达到4岁以上水平,即构音已固定化。

二、训练方法

不同类型的构音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发音异常,也就会有不同的训练方法。下面就针对运动性构音障碍类型的训练进行简单的介绍。

治疗地点要求安静,若患者处在急性期,可进行床旁治疗。首先,言语的发生受神经和肌肉控制,不同的身体姿势、肌力和运动协调的异常都会对言语产生影响,所以不同的构音障碍类型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而训练方法当然要兼顾不同类型的构音障碍的特点来制定。其次是选择治疗顺序:呼吸、喉、腭、腭咽区、舌体、舌尖、唇、下颌。最后,要选择适当的治疗强度,当然,治疗的时间和次数原则上越多越好,但要避免患者过度疲劳。

具体方法:

1、松弛训练

痉挛型构音障碍的患者,往往有喉肌紧张,同时肢体肌肉张力也增高,通过放松训练肢体肌肉紧张,可以使咽喉部肌群也相应地放松。治疗师在进行训练时,应嘱咐患者尽量保持放松体位,精力集中,指导其先收缩肌肉,然后放松,重复此动作三次,如嘱患者耸肩,保持三秒,然后放松。这些运动不需严格遵循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动作。

2、呼吸训练

呼吸是构音的动力,在进行构音训练前,应对患者进行完整的呼吸控制训练。大部分患者会存在呼气短而弱,帮助患者解决呼吸问题是进行构音训练的首要基础。治疗师可以嘱患者尽量延长呼气,鼻吸气,最呼气。呼吸短弱时,可手法参与,吸气末按压腹部,帮助增加膈肌运动。

3、发音器官运动训练

A、利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1)感觉刺激:冰刺激面部、软腭、腭弓。

(2)压力:对舌肌、舌骨施加压力。

(3)牵拉:牵拉舌肌,诱发更大的收缩力。

(4)抗阻:用压舌板施加阻力,舌肌,咬肌等抗阻运动。

B、发音器官训练

(1)下颌运动:张口、闭口、下颌左右侧移、前伸等。

(2)唇运动:噘嘴、龇牙、闭唇等。

(3)舌运动:前伸、左右摆动、后卷、环形等。

(4)软腭运动:用力叹气、发“a”音等。

(5)面部、腮部及下颌练习。

(6)咀嚼动作练习,合紧嘴唇,闭气,鼓腮部等。

(7)舌尖练习,如:把舌头尽量伸出口外,维持稳定,然后回缩,放松,或者把舌头中部缩向口腔内,尽量顶向后部,维持3秒然后放松等等。

4、发音训练

发出元音,辅音a.o.e.i.u….等辅元音结合单词、句子;克服鼻音化训练是由于软腭运动差,腭咽不合不全所致,治疗目的是加强软腭肌肉气力。如:打哈欠同时发音或发“h”音,咀嚼音。

5、韵律训练

许多构音障碍的患者会存在言语重音变化不当,语调缺乏抑扬顿挫,听上去语调单一。这种情况下,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语调及音调的训练,如利用乐器发出的高低音调,让患者随着音调的变化来训练发音,纠正音调。

构音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障碍,和肢体障碍一样,都会给患者带来不便,所以,在注重肢体训练的同时,构音训练也不可忽视。

在后面的学习中,会为大家介绍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训练方法。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hbyh/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