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预防治疗 > 弘扬更年期管理方略,传颂月经病防治经验
弘扬更年期管理方略,传颂月经病防治经验
年10月15日,由北京医学会、医院主办的第十二届月经病/更年期多学科管理培训班顺利今日第二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妇产科专家,为此次会议带来了“更年期保健门诊的构建与发展”、“更年期潮热的中枢和外周机制探讨”、“性激素化验单解读”、“更年期骨质疏松的诊治策略”、“盆腔三维超声在妇科的应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守治疗”、“女性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等知识讲座,医院的月经管理门诊的护师、药师、营养师、医师还分享了门诊宣教内容、月经病饮食指导、月经病的药物指导等课题,并邀请了相关病患参加了今天的会议,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会议内容丰富,参会人员百余人,中国妇产科在线作为合作媒体,全程报道此次会议。
更年期保健门诊的构建与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郑睿敏副教授
郑睿敏副教授带来的讲课主题是“更年期保健门诊的构建与发展”。郑教授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方面:1.更年期保健门诊范畴;2.为什么要建设更年期保健门诊;3.我国更年期保健工作现况;4如何构建更年期保健门诊;5.建设区域性更年期保健工作体系。其中,更年期保健门诊是提供更年期保健服务的核心工作模块,郑教授从服务对象、服务特点、医生技能、涉及学科、MDT等方面讲述了更年期保健门诊范畴。有关建设更年期保健门诊的原因包括社会需要、政府引导、机构品牌、专业发展四方面。随后,郑教授通过“草船借箭”的故事讲述了构建更年期保健门诊的方法。最后,郑教授分享了更年期保健工作发展的思路:初级阶段构建核心团队,中级阶段发展核心,高级阶段做自己突出、擅长的事。
更年期潮热的中枢和外周机制探讨——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体系秦丽华教授
秦丽华教授为大家带来的讲课主题是“更年期潮热的中枢和外周机制探讨”。首先,秦教授简述了更年期潮热的背景、定义和相关机制学说。而目前普遍公认的机制是热中性带变窄的机制假说。然后,秦教授详细讲述了8年来的动物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去卵巢大鼠的中心和外周体温均发生异常。其中与中枢机制相关的实验结论包括:下丘脑视前区温度敏感神经核团功能改变;5-HT通路在低雌激素状态下发生改变;NE通路在低雌激素状态下发生改变;温度敏感神经元的鉴别;下丘脑视前区5-HT、NE、DA均降低;5-HT抑制PO/AH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钙电流。与外周机制相关的实验结论包括:去卵巢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围绝经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去卵巢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的改变,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过程改变相关。最后,秦教授总结道,更年期后卵巢功能衰竭、激素水平低落,主要引起中枢5-HT通路改变,导致体温调节紊乱,从而使外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出现潮热,但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尚且不足,值得继续研究。
性激素化验单解读——医院白文佩教授
白文佩教授带来的讲课主题是“性激素化验单解读”。首先,白教授讲解了H-P-O轴的机制、功能。然后,讲解了性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1.了解H-P-O轴功能(月经问题、生殖功能);2.监测疗效(高PRL血症、促排卵LH高峰、OHSS、相关肿瘤)。并分享了性激素化验单的解读顺序:FSH、LH、E2、P、PRL、T。还详细讲解释了各项激素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FSH测定的临床意义:判断卵巢功能、诊断中枢性闭经、判断性早熟;LH的临床意义:预测排卵、诊断中枢性闭经、PCOS、判断性早熟;E2测定的临床意义:判断卵巢功能、诊断中枢性闭经、PCOS及鉴别E2过高的其他原因;P的临床意义:监测排卵、判断黄体功能;PRL的临床意义:诊断脑垂体瘤、PCOS、检测甲状腺功能、鉴别药物因素及特发性的疾病等;T测定的临床意义:PCOS、女性多毛、卵巢男性化肿瘤、真两性畸形、肾上腺疾病、外源性因素的鉴别和诊断。最后分享了五个临床病例,解说了性激素六项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诊治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丁立祥教授
丁立祥教授带来的讲课主题是“更年期骨质疏松的诊治策略”。首先,丁教授跟大家讲解了骨质疏松的定义、分类、发病情况、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特点、骨质疏松的简单自测问卷等。然后,讲述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因素(人种、老龄、绝经后、母系家族史)和可控因素(低体重、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低雌激素状态、吸烟饮酒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包括:周身酸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最严重后果)、呼吸障碍,并对脆性骨折做了重点赘述,还简述了骨代谢、骨重建、峰值骨量定义等内容。接着,丁教授讲解了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机理和病因,其中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并简述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随后,讲解了骨质疏松的现代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骨密度测量、MRI等方面。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坚持治疗,定期检查;B.参加锻炼,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多食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D.戒烟、戒酒,以免影响钙的吸收;E.减少或避免跌倒、外伤。有关老年人防止骨折的方法包括负重锻炼、防止跌倒、药物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包括钙的补充、维生素D的补充、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最后,丁教授讲述了脊柱、髋部、股骨颈腕关节骨折后的治疗方法。
盆腔三维超声在妇科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超声科杨敏教授
杨敏教授为大家带来的讲课主题是“盆腔三维超声在妇科的应用”。首先,杨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妇产科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其中,经腹部3D-4D超声主要应用于产科,经腔内(阴道、直肠)、会阴的3D-4D超声主要应用于妇科。并讲道3D超声是在2D超声的基础上加入了空间元素,4D超声是在3D超声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元素。然后,通过图片讲解了3D-4D超声在妇科的应用:子宫形态学诊断(子宫畸形);子宫病变诊断(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内膜癌、宫颈癌等);宫内节育器的形状及位置判定;卵泡计数、卵巢病变诊断;异位妊娠;输卵管积液;输卵管声学造影;盆底肌功能评估等。最后,杨教授总结出3D-4D超声技术能弥补2D超声的不足,且廉价、诊断迅速,可为临床提供更直观、科学的诊断依据,因此在妇科领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守治疗——医院妇产科杨欣教授
杨欣教授带来的讲课主题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在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两方面。首先,杨教授介绍了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方法、妊娠和阴道分娩对盆底的影响、产后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内容。其实,在年国际妇科泌尿学会第26届年会上,就已经提出在妊娠12-24周和产褥期进行盆底肌锻炼以预防尿失禁。然后,杨教授讲解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康复的方法,包括自我锻炼(Kegel运动)、电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训练,并对Kegel运动方法、生物反馈训练方法、电刺激治疗方法和禁忌症、盆底肌力测试方法和分级、盆底肌康复训练的要点和意义等内容进行了一一讲述。子宫托治疗也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并且是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一线方法。另外,雌激素也是PFD一种保守治疗方法。还简单介绍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最后,杨教授讲解了OAB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延迟排尿、定时排尿)、药物治疗。
围绝经期中医思维与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冯兴中教授
冯兴中教授带来的讲课主题是“围绝经期中医思维与治疗”。冯教授首先指出,月经病、围绝经期是一个自然阶段,是生老变化的自然进程,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与体质、环境有关,重点与情志密切相关。并介绍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不同之处。然后,从阴虚、气郁、气虚、阳虚、痰湿、湿热、血瘀等方面讲述了围绝经期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的理念讲究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中“证”的特点是整体性、功能性、动态性,理法方药中“药”的特点是偏性调节、整体效应、机体效应。最后,冯教授总结说,中医和西医犹如船的双桨,各自独立、又相互结合的发挥着疾病的治疗作用。
妇产科医生应知应会:心血管病对策——医院张海澄教授
张海澄教授带来的讲座是“妇产科医生应知应会:心血管病对策”。该讲座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内容:1.女性高血压管理:首选药物是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孕妇主要选择拉贝洛尔,围绝经期女性慎用利尿剂,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从小剂量开始、合适药物的才是最好的、剂量的调整、监测血压等,另外还要注意从减重、限盐、限酒、适量体力活动、精神松弛、减少膳食脂肪等方面改善生活方式;2.女性高血脂管理:主要方法有限制饮食、增加活动、药物辅助治疗等;3.女性心律失常管理:主要讲述了应激性心脏病的管理、检查方法(心电图、Holter)、治疗(导管消融)等内容;4.女性围手术期心血管病评估:从影响手术风险的因素、术前评估(心功能分级、心脏危险指数)、术前准备(心血管用药)等方面进行讲解。5.女性围手术期抗栓管理。
月经管理门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孙宇医师
孙宇医师模拟门诊分享了医院月经管理门诊的宣教讲课内容。孙医师首先介绍了医院的月经病管理门诊,是以患者为中心,护士、营养师、妇科医师、药师共同展开工作。然后,孙医生一一讲解了月经病的定义,影响月经的因素(环境、生活方式、情绪),影响月经的激素,正常月经情况(包括周期、规律性、经期出血天数、出血量4方面),什么情况需要就医,就诊前的准备(仔细记录月经情况、向医生讲明既往病史和目前治疗情况、目前用药情况、携带原始资料),来院后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尿妊娠或血HCG、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盆腔超声、性激素测定、血生化等),盆腔超声报告的解读(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性激素化验单的查看,防癌筛查-宫颈癌(HPV+TCT),月经异常常见的病因等。最后,重点讲述了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全身凝血功能障碍、排卵功能障碍、PCOS等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吃——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刘芹护师
刘芹护师模拟月经管理门诊,为大家讲述了针对月经病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吃”的课题。首先,刘芹护师为大家介绍了膳食营养成分比例和三餐能量分配。然后,为大家重点讲解了年中国居民营养膳食宝塔,该宝塔包括6方面内容: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6.营养vs女性。
月经病常用药物指导——医院药剂科栗芳药师
栗芳药师模拟月经管理门诊,为大家讲述了“月经病常用药物指导”的课题。栗芳药师首先从服药频率、空腹、餐前、餐时、餐后、顿服、必要时、特殊时间等方面讲解了药物的服药时间。然后,讲解了性激素的有关用药,主要讲述了雌激素类药物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孕激素及其合成衍生物、孕激素药物分类、生理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雌、孕激素药物的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常用药物等相关内容,并解释了有关激素引起发胖、引发肿瘤的误区。最后,从临床应用、常用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等方面介绍了避孕药物的应用。最后总结出,任何一个药物治疗都是有风险的,应该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降低性激素治疗的可能风险,并告诉大家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药。
女性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医院廖秦平教授
廖秦平教授带来的讲课主题是“女性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廖教授主要从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阴道微生态调节剂三方面,展开了此次讲座。微生态系统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呼吸道、皮肤、胃肠道、泌尿道、生殖道六大方面。目前国际人体微生态的研究发展已进入了第三阶段,且我国在年积极参与了第五届国际人体微生态大会。其实,有关人体微生态的研究,主要是微生物检查技术的进展。女性阴道微生态系统由解剖结构、微生物群、局部免疫、内分泌调节4方面组成。阴道微生态评价内容包括形态学检测、功能检测、阴道理化环境,并分享了AV、BV、TV、CV、VVC等多种阴道炎的微生态图谱。有关阴道炎的治疗原则是抗菌-修复-恢复微生态。最后,廖教授简单讲述了阴道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剂、中药。
如何减低激素治疗可能的风险——首都医科医院阮祥燕教授
阮祥燕教授带来的讲课主题是“如何减低激素治疗可能的风险”。阮教授首先指出,更年期激素治疗风险的降低,最主要的措施是治疗的规范化。然后,同大家分享了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的八个方面:全面体检防治疾病;激素安全定量补充;营养定量分析补充;环境激素影响控制;合理运动训练指导;有效康复治疗指导;生活习惯改变调整;精神心理健康辅导。然后,医院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辅助检查项目。更年期病人的处理原则包括掌握性激素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慎用情况,处理方法包括HRT治疗、健康指导,并制定多层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还同大家分享了HRT药物,包括植物类激素药、中成药、雌孕激素等,重点介绍了坤泰胶囊有效治疗绝经相关症状的研究。还用相关研究文献解说了乳腺癌与年龄、性激素等的关系。最后,分享了降低HRT风险(静脉血栓栓塞、卒中、心肌梗塞、乳腺癌)的雌孕激素药物的选择。
更年期,让身体动起来!——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刘芹护师
刘芹护师为大家讲述了“更年期,让身体动起来”的课题。首先,刘芹护师动员在座学员一起进行了运动前机体测试——金鸡独立,闭上眼睛;然后,一起做了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搓手、拍打经络;最后,进行了身体的运动:运动先从转动脖子开始,依次进行了肩关节的运动、胸椎的运动、腰椎的运动(风吹树式、小燕飞)、臀大肌的运动、股四头肌的运动、踝关节运动(踮脚尖)、脚底的运动。
会议期间,白文佩教授还对邀请参会病患提供的病例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指导,并针对与会医生的疑问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晚间内容是由白文佩教授指导的病例讨论和学习。病例包括高泌乳素血症案例分享、POI的性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后的药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分析、闭经病例分享、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产后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致闭经等。
届时,第十二届月经病/更年期多学科管理培训班第二日的精彩内容到此结束,明日中国妇产科在线继续为您报道本次会议第三日内容!
期待您的加入!!!Ineedyou!
中国妇产科在线通讯员征集令!!!
学术会议报道/专家采访/各地妇产科资讯投稿…更多精彩内容期待您的加盟
急招福建及厦门地区通讯员!
我们的联系方式:联系人:妇小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