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预防治疗 > 尿量比食量重要,长牙与缺钙无关这些真正
尿量比食量重要,长牙与缺钙无关这些真正
小邦前天分享了一篇犀利文章:《钱可以把孩子宠坏,但是爱不会!别把孩子当巴甫洛夫狗》,文中的妈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点评了现在育儿世界中常见的一类现象:盲目攀比。最常见的就是比身高,比翻身,比走路,比说话,比走路...
台湾知名的儿科医生
黄從宁也分享了自己接诊过程中见到的家长都会有的孩子发展焦虑类型,并告诉了大家真正该紧张的时机点↓↓↓↓发展焦虑1:盲目比较成长曲线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宝宝的身高体重更是如此!如果是双胞胎之间,或是跟上一胎互相做比较,那还情有可原...
最糟糕的是婆婆妈妈们拿家族中“最高、最胖”的巨婴当做“正常指标”,把其他堂兄弟表姐妹都讲成营养不良,就实在是莫名其妙,自找麻烦了。
宝宝尿量是重要的健康指标
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体重会先降后升,大约两周左右恢复出生体重,接着主要观察重点不是奶量,而是尿量!
只要一天六泡清淡颜色的尿布,就是有吃饱的指标。不要去计算宝宝的奶量,尤其是亲喂母乳的妈妈,用力挤出来算cc数,是最庸人自扰的举动。
成长曲线要看长期走向如果要预测接下来未来一、两年的身高体重百分比,看出生时高矮胖瘦并不准确,比较准确的指标,是宝宝两个月大时的体重,此后大约会落在某个固定的百分比。
长期而言,这个百分比到五岁之前,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改变太多。总而言之,生长曲线要看长期的走向,且千万不要跟别人比。孩子就算个头小,如果医生长期追踪都没有问题的话,就是正常的。
发展焦虑2:长牙太慢怕缺钙一般孩子长牙是八个月大开始,前后加减四个月,也就是有人可以晚至一岁才开始冒出乳牙。
在这之前,即便没有牙齿,宝宝都还是可以用牙龈研磨食物并吞咽,家长不一定要把食物弄得软软烂烂,毕竟有些孩子真的不爱吃烂泥巴...
宝宝长牙与缺钙无关对于长牙这件事,穷紧张的家长也不少,比如太慢长牙怕缺钙、第一颗牙齿长歪歪怕缺钙、长得不对称怕缺钙、顺序和一般宝宝不一样也怕缺钙。
我发现只要家长对宝宝牙齿有疑问,第一个想法一定是先推给“缺钙”,然而上述的每件事,其实都跟缺钙无关!乳牙一颗一颗的冒出头之后,还会互相推挤、彼此扶持,家长可以慢慢观察,不需要刚开始就穷紧张。
清洁比长牙的快慢更重要牙齿长出来后的清洁动作,以及涂氟、封填等措施,都比牙齿长得快慢来得重要,记得千万不要浪费钱去买钙粉吃!
至于宝宝牙齿长得慢的家长,整天期盼着第一颗“小白”冒出头,我只有一句话来安慰大家:
你看过身边有哪一个小孩没牙齿的吗?既然有一天必定会发生,且着急也没有用处,不如就放轻松等待,而且告诉你,宝宝长牙之后,咬人真的很痛!发展焦虑3:偃苗助长粗细动作“人比人气死人”的育儿文化还包括互相比较几岁开始会爬、会走。以前的社会最喜欢比谁家宝宝先学会走路,随后市面上有了学步车来揠苗助长的“训练”孩子走路。
殊不知这其实适得其反,根据研究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宝宝,走路还比没使用的人来得慢!
现在不比先走路,反而要娃多爬爬近年来似乎已经不太流行比较宝宝谁先会走路,反而盛传爬越久对头脑越好的论点(不知道哪里来的歪理)...
这下可好,想自己站起来的宝宝统统都被家长强迫多爬两圈!请问,这又是何苦来哉呢?基本上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不同的时间表,一般家长只照顾一、两位小孩,经验值不足,很难判定是否正常或迟缓,因此还是交给专业的儿科医生判断比较妥当。
多陪孩子玩才是肢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实,不管早学走或晚学走、爬得久或短,都不是重点。
反而家长多多的陪伴宝宝,在游戏中增加刺激,才是肢体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宝宝被送去不合格的托婴中心,除了吃饭时间有人喂食,其他时间都任其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没有人陪伴与游戏,宝宝没有探索世界的动机,当然也就不会想要爬行或走路,进而造成肌肉张力不佳,动作发展迟缓,这才是严重问题的根源。
发展焦虑4:过于担心语言发展一岁半还不会说话,很糟糕吗?根据我在门诊的经验,很多小男生到一岁半都还不会说话,发展却是正常的。
当然,一岁半不会叫爸爸、妈妈,还是需要让医生评估过后,才知道是俗语说的“大鸡晚啼”,还是真的有发展迟缓问题。
发展迟缓一般都是全面性的一般来说,发展迟缓都是全面性的,比如从小的身高体重、粗动作、细动作,每一项都落后!如果到了一岁半时,语言发展也落后,就必须特别小心!
反之,如果身高体重与各项发展都正常,只有语言落后,那么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除非是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孩子的肢体表达能力是辨别自闭症的关键通常我会问爸妈,不讲话的孩子是否会用肢体动作“表达”他的需求?比如拉着你的衣服去找玩具,或是指着奶瓶发出呜呜阿阿的声音。
如果会,应该就只是“大鸡晚啼”,而不是迟缓或自闭症。如果不会,就需要带孩子去请专业儿科医生检查排除一下了。发展焦虑5:矫枉过正的饮食习惯现在的农业水平非常发达,食物种类也非常多,孩子只要有其中一、两样食物不肯吃,很容易会被贴上“挑食”的标签。
在我的门诊里,就经常家长有抱怨孩子不喝奶、不吃粥、不吃饭,或者不吃苦瓜、不吃肉、不吃水果..虽然说营养均衡很好,但这些情形真的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不要误解食物营养的重点我觉得这些焦虑情绪,和媒体上的专家们时常强调某些特定食物营养价值超好脱不了关系!
事实上人类需要的不就是四大类食物:淀粉质、蛋白质、脂肪及青菜水果。只要每一类各爱吃一种,基本上就搞定孩子的营养了。营养专家宣导食物的营养价值,用意是希望大众能吃天然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爸妈千万别划错重点哦~
教导餐桌礼仪,重在言传身教还有很多家长,是在训练餐桌规矩上,把孩子的胃口打坏了。比如规定坐在餐椅上、一定要用餐具、不可以用手抓等...时不时还祭出“你看xxx都可以坐好自已吃,你都几岁了还...”
这些伤人自尊的语句,这样一来,如何能期待孩子爱上吃饭时光?其实,餐桌礼仪重身教,自己有以身作则,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有样学样。当然,餐桌上的规矩可以教、可以做,但不需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强迫孩子。
发展焦虑6:强制培养常规作息现代孩子真命苦,比高、比壮、比不怕吃苦瓜,这样不够,还要比看谁先戒尿布、先自己睡过夜!一些“妈宝”、“小霸王”的新闻让大家戒慎恐惧,深怕自己养出类似的孩子...
然而大家可能搞错了方向,因为并不是比较早戒尿布或早睡过夜的孩子,就不会成为“惯宝宝”,这两件事基本上完全没有关联性。
强制戒尿布,只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戒尿布常常是家长穷紧张的根源,“那个谁家的小孩出门都不用带尿布了,我们还大包小包,真丢脸。”问题是,他们家的小孩身体、心理准备好了吗?你家的小孩身体、心理准备好了吗?
太早戒尿布的孩子,有些心理尚未成熟会大哭大闹,有些则产生憋尿、便秘等表现的生理问题,不管是哪一种表现,都代表他的身心还没准备好,强迫戒除只会剥夺他的安全感与自信心。
更何况,三岁之前还不会自己穿脱裤子,宝宝要上厕所时,也需要家长帮忙,一天搞个五、六次疲于奔命,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所以啊,不用急啦!等三岁再戒尿布,不行就再往后延,时间到了他自己就会丢尿布啦!
同样的逻辑,也常见于单独睡过夜的误区要知道全世界有很多民族,全家人睡一起是很正常的事,让孩子自己睡觉才奇怪,我们也不需评论哪一种文化比较好。
总之训练睡眠这件事,必须顾及孩子的安全感、分离焦虑、心理发展等重要议题,绝对不是强迫一下就搞定的小事。家长不需要跟别人比,也不用听信哪里的专家随便说说,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尊重孩子的发展时间,时机成熟时,轻轻推他一把就成功了,根本不需要像打仗一般痛苦的。
相关阅读:
不熊才怪!每个家长都应了解的特殊时期,不要再错怪宝宝了
钱可以把孩子宠坏,但是爱不会!别把孩子当巴甫洛夫狗
看图说话!宝宝的发育是超前了还是落后了
(文章由小邦编辑整理,转载请先联系,谢谢)
欢迎各位辣妈达人将自己的育儿妙招,海淘经验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peijun.li
fumubang.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白癜风怎么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