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优质医院 > 运动ldquo极点rdquo产生

运动ldquo极点rdquo产生



马拉松比赛中,往往当运动员跑到30公里后,身体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腿发软、头晕恶心等现象,这是运动生理学上所指的“运动极点”,也是很多马拉松跑友经常说的“撞墙”。

“极点”产生的原因

马拉松运动员“极点”的产生原因,是由于运动员在高速奔跑下,体能消耗过大,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不能及时地把氧输送给肌肉和带走大量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物,造成这些化学物质引起运动员呼吸、心率急剧增加,血压升高,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失调。因而,使运动员产生“极点”现象。

“极点”出现的时间

马拉松运动员出现“极点”的时间是与运动员自身运动水平、竞技状态、比赛节奏控制等多个方面因素有关。通常,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极点”会出现在35~38公里左右,业余马拉松选手会出现在32~35公里左右。

如果马拉松运动员过早地出现运动“极点”。应该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1、赛前训练不系统,导致专项能力不足;2、当天竞技状态不是最佳;3、前程配速太快,途中节奏乱;4、赛前高度紧张、思想压力过重;5、途中补水、补糖不及时,体力严重透支等。

所以,严格按照自己赛前的运动水平,在比赛中采取匀速跑、及时补充能量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运动水平差的跑友,出现“极点”的时间会早一些,反应也更强一些,甚至无法再继续比赛;相反,运动水平高的跑友,出现“极点”的时间相对较晚,身体反应也较轻,而且经过短时间的调整,会很快度过“极点”。

“极点”应对策略

首先,消除心理障碍。“极点”,也就是业余跑友常说的“撞墙”,这个词已成为业余跑者的口头禅。其实“极点”是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在任何竞技类项目比赛中都会出现。例如:足球运动员80分钟以后,开始频繁抽筋现象;米运动员米后,技术动作僵硬等现象都是因为运动员体能严重透支,造成身体处于或接近“极点”的表现。所以,一旦出现“极点”,我们要积极乐观面对,而不是消极、浮躁地选择放弃比赛。

其次,保持机械运动。马拉松是一个超长距离项目,运动员后程基本处于一个机械运动状态,一旦停下来,就很难再跑起来。所以,当运动员出现“极点”现象时,可以放慢速度,但绝不能完全停止跑步,这个很重要。同时,出现“极点”时,要注意调整呼吸频率和增进呼吸深度,延缓呼气,这些都有助于快速消除“极点”现象或缩短它的持续时间。

最后,加强意志品质。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极点”前,脑海里会出现一系列的状态。例如:心情浮躁、消极,暗示自己上厕所,劝诫自己下次再跑,可怜自己何必这么苦,告诫自己健康最重要等等。其实,这一连串的思想变化都是运动员准备逃脱比赛,放弃比赛的前奏。

所以,平时一直告诫队员,当你在30公里处遇到“极点”的时候,请你看看周围的队友或对手,换位去感受一下他们此刻的身体状态,如果你觉得他们和你一样正承受着“极点”的折磨,那你有何理由选择放弃。“极点”不是“极限”,它是正常的运动生理想象。

“极点”出现后,运动员是可以凭着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继续坚持运动,随着机能的调节及内脏器官机能的改善,氧供应增加,乳酸的慢慢清除,植物性神经中枢的惰性得到克服,“极点”出现的现象及症状就会逐渐消失,生理过程将出现新的平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第二次呼吸”。

此时,运动员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技术动作感到轻快,不舒适感逐渐消失,这也是通常马拉松运动员跑到38公里后,竞技状态逐渐回升的原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yzyy/12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