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优质医院 > 佛说轮回1125期
佛说轮回1125期
佛教之中,轮回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轮回并非释迦牟尼佛所创,而是他把古印度婆罗门教的轮回思想加以发展而形成佛教的轮回思想。婆罗门教中的轮回是说自我轮回于天、祖、兽三道中,就像人从一间房子走进另一间房子。《法华经·方便品》:“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迴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佛说轮回
佛陀:人有轮回转世为何却不记得前世
星云法师:六道轮回真实不虚
佛说轮回
人为什么会轮回?轮回当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业力的牵引,什么力量能够让人们生生世世纠缠在一起?佛教里有部著名的经典,《大佛顶首楞严经》。《楞严经》里有两段话,就把轮回整个真相给点出来了:“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就是说你欠了我的命,就得还;我欠了你的钱,你将来也会来讨债。生生世世就是在这种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冤家债主就这样子地报在一起,来轮回,互相地酬偿业报。
《楞严经》又讲“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一家人的恩恩怨怨纠缠不清,男男女女之间那种情欲的勾引,亲情的牵挂,使得彼此永远纠缠在一起,生生世世互为父子母女夫妻兄弟姊妹,不断变换角色,不知延续了多少世。因缘的牵引、缠缚实在是不可思议。
佛教认为众生各依善恶业因,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六道中生死交替,有如车轮般旋转不停,故称。也称六道轮回、轮回六道。《法华经·方便品》:“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迴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空悲切,没理会,人生死是轮迴。”元刘壎《隐居通议·鬼神》:“杀生及死祀,轮回万劫殃。”马南邨《燕山夜话·古迹要鉴别》:“原来所谓‘舍身’是佛教的用语,意思是舍出生命,避免轮回的苦厄,祈求来生的幸福。”
佛书上有这么一则公案,一家人举行婚宴,一位高僧从门口过,用天眼一看,随口唱道:古怪古怪古,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原来这家老太太,临终时挂念三岁的孙儿,她下一世生在邻村,仍是女身,长大就嫁给了孙儿。在酒席上坐的人,上一世是猪和羊,而在锅里煮的猪羊,上世却是这家子的亲戚家门。
生命就是这样轮回着。肉眼凡夫看不见,然而这是事实。
人的淫欲,确实是让我们生生世世轮回的一个根。佛给我们讲:假如还有一个力量是跟淫欲这个力量同等的,众生真的没有办法了脱生死轮回。幸好这种力量只有一个。
轮回转世,生命存在的形式,决定不只是人这一种形态。佛讲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一个人如果做善业,修五戒十善,他将来就能够往生三善道;如果犯戒作恶,将来往生到三恶道。这么多的例子,告诉我们:支配我们轮回,决定我们命运的力量是因果,是业力,作善的将来得善报,干恶事的将来会得恶报。既然了解轮回是因果轮转、善恶报应互相酬偿的一种关系,我们假如觉悟了,就要去思考一下,我们能不能够在这一生了脱生死轮回,出离生死的苦海。
佛陀:人有轮回转世为何却不记得前世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
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展转变易,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你们说,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
弟子们都回答:不能。
佛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无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贪爱,爱生执取,执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识神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上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
比丘见正起座长跪,向佛请问: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离别,或相爱或相憎,为何不见死后识神回来和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是什么令识神有所隔碍?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等断除疑惑。
这里世尊作了种种譬喻,解答见正比丘的问题。佛说:识神没有形象,若身作福,则识神随着福业转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为什么呢?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识神离体,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识神。
今生持五戒者,来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识神便有六种隔碍:一是住在中阴身,不得复还;二是入于胞胎之内;三是出胎时受挤迫剧痛忘失以前的识相;四是呱呱坠地后痛忘失以前的识相,生起新的所见所想;五是出生后就贪着食物,忘失旧识;六是慢慢长大,受到新事物熏习,忘失旧识。譬如商人周游四方各国,如果心里只想着其中一方,就不会想到其余三方。识神因为这六种隔碍,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犹如种子长成树,矿石炼成铁,所以不能回来向人报告。
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将土烧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复为土了。又譬如一颗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
弟子们回答:办不到。
佛说:识神于这一世行善行恶,临终随着业力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体,不能回来向人报告,犹如大树已断不能把木器集合起来使大树复生。又譬如化工师将砂石烧作红色颜料,再转为白色,再化为水状,颜料不可再变回砂石。又譬如水处于圆瓶,水体也随着变为圆形,若是方瓶,水体则现方形。生死也是如此,识神本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善恶之行去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乐少,有的乐多苦少,皆随善恶之行,如水随器。如果某个人一生造的业为畜生业,当然要随畜生形貌,象这样的情况,他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
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没有叫声,没有羽翼,但它一得到生成条件,便蜕变成蝉了。这蝉便飞行着树,鸣叫不休,能把它放进土里,使它还原成蝮育,能成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蝮育已经过了蜕变,脱阴住阳,身形化异,不久将会死亡,或为鸟雀啄食不得回复作先前的蝮育了。
佛言:人的生死也是同样的道理。命终身死,神识迁徙,接受新身,受色受想行识五阴的覆盖,见闻习惯各所不同,生死更迭,不得永住,是以难有报告各自的因因果果。如树上的蝉不可能回复到原来的蝮育一样。---
佛告诸弟子:譬如一截生肉,过很长时间不食,则臭败生蛆,现在把它还原成原来的鲜肉,做得到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了,这肉已腐败,哪能回复原来的鲜洁。
佛言:生死也是这样,人在世间,身口意三业作恶,死则神识迁徒恶道,或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在生活意识上与人类相去万里,因它们的罪业如罗纲一样笼罩意识,也失去了人类的聪敏,它们更不认识自己了,更难以报告它的前生一切境遇了。就象这截臭肉,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鲜洁。
佛告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将五种颜色不同的东西放在黑暗中,叫千人万人前来辨认,其中能有某人能分辨出青、黄、赤、白的颜色吗?诸弟子回答:就是叫巨亿万,无央数的人来辨认,都难看见什么物事,何况五种颜色。佛说:如果有人拿了火炬来照呢?诸弟子回答:那情况说不一样了,有了光明,人就能辨别五色。佛言:如果有一个蠢人,他背着光亮,走进幽深莫测的黑暗中,而且很远很远,相看出五种颜色的色彩,能见到吗?诸弟子回答:愚蠢的人背明向暗,愈进愈黑,当然永远也看不见五种颜色了。--
佛告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样。一切百姓、空行、蜎飞软动之类,已经禀形受命,都是由颠倒妄想所造成的幽暗,没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养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神识生死的趣向,就想知道阴阳异路的真实报告,当然如月晦黑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依教奉行,坚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梵行,就如同跟随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见到五色,如随佛听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视五道神识往来的升降善恶处,如火炬明照颜色,历历分明。人若不修身养性,违背经戒,随流入俗,邪命养身,割断正法,于法味真谛,不信不乐,更不肯奉行,就象愚蠢的人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污,终究无法看清生死的真相。
佛告诸弟子:人这一生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属等,明明白白,然而不能看见知道前世从哪里来,当今生老死往生后世时,再受新的身形,也不能认识了知今世之事,为什么呢?一生一死,识神转迁,十二因缘,无明愚痴是其主,迷糊暗钝,一转生即不认识了。譬如煮炼白丝,染成各色,青、黄、赤、黑,改变了本有的白色,难以还原原来的洁白,生和死的变换,也如白丝一样地改变了颜色,人的心念如同法则,一念即成,试想在这一生中,心念万端,赏善罚恶,各随业使,故身已灭,新身未久,生死的法则当然是痴妄与暗蔽来形成的。如果你想了知一切业因苦果的由来,就必须修学高尚的品德,清净的梵行,以回归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你自然会彻悟一切本来,如沉睡的人醒了一样。
佛告诸弟子:人的神识是随了人的善恶二业而具备选择性,神识的本身受选择性的驾驭、死转往受,随善而善,随恶而恶,才幻变出万端形状来。如同火因柴的燃烧才出生火焰的相状,若然将柴弄湿或搬掉,火焰的相状也就幻灭了。
未证得菩提道果,要在生死的苦海里沉沦,是因意识没有转过来。比如布满了灰尘的镜子,极度昏蒙,拿起来照照自己,一无所见,意识也如这镜子一样,一经藏污纳垢,便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造成生死的流徒,招致的凄惨盈蔽,祸福牵连,便是这遗忘的真空妙有,如照蒙尘纳垢的镜子一样。
又譬如深邃混浊的湖水,虽然虫鱼游历其中,而难以让人觉察。生死错综繁乱,忧愁与思虑闭塞了人的睿智,遂成为隔胎之迷,转世即忘,亦如这浊水的虫鱼一样不辨去来。譬如黑暗的夜晚,闭起眼睛往前走,什么都看不见,生和死的暗昧,随了灾殃与祸福,或喜或恼,即受制约,不识前世,和暗夜闭眼是同一道理。--
佛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晶、琉璃,用彩色丝线贯穿,青黄赤白,历历在目,佛见生死,亦如这贯穿的珍珠一样,清楚明白。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的鱼虫、形状毕具,佛见生死,如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无遮蔽。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不绝,佛如旁观者一一明了。佛意高远,了知生死,如俯瞰山下村落人群一样,历历可数。
佛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佛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也都相互酬答报应,只是人没有得到清净的法眼,所以不见不知,不识其本。
由于前面所说的六种隔碍,只凭肉眼,看不见酬答报应之本,妄说没有三世因果。未得道者,常作浊秽之行,为愚痴所没,生死转化,新受身形,肉眼不识,离开旧的身体系缚于新的身体,为生老病死四痛所扰乱,终究无法得知神识随善恶之行所受之业报。
现世之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这些就是宿世所作善恶之行酬答报应的验证。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所以不见不知。如果没有修道之意清净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认识报应的业果,就如没有手想要写字,没有眼睛想要看东西一样,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佛陀出世,阐扬经道,以开解人意,想要了知亲见识神于生死之间的来去,应当随顺佛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收摄身心,证入禅定三昧,方可具知,识神的来去。--
佛告诸弟子:识神但有名字没有形体,随善恶之行,依地水火风四大为体,刚出生时身体尚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备,识见也小,所知也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六根的功能逐渐完备,识神也随着身体,熏习种种贪爱欲望,日渐炽盛,到了年老的时候,四大所成的身体逐渐朽坏,识神也是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渐衰退。人在一生当中,经历种种无常变易,不能忆起过去的事情,年老时也记不起年轻时的事情,何况是记起前世的事情呢?
由于隔阴之迷和胎狱的系缚障蔽,若未得道意,被愚痴疑惑染污,想要见到识神的来去,当面回来报告,是不可能的。
人若没有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就犹如暗夜里穿针,水中求火,终究是见不到的。所以,你们应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从何而来,终归何处,何因往来,所缘是什么。仔细地思维空无之法,得到净眼断除结使,则所疑自解。
佛说此经已,见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诸居士,皆得初果,诸菩萨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随佛俱还精舍。
星云法师:六道轮回真实不虚
今天的佛学讲座,我要和各位谈的是非常重要,但是很难见信的轮回问题。讲到轮回,有人也许会嗤之以鼻,认为二十世纪科技进步的时代,谈什么落伍迂腐的因果轮回问题。也有人认为轮回是宗教信仰的范畴,是死亡之后、灵魂取向的事情,和现实生活距离遥远,“不知生,焉知死?”无需付与太大的关怀。坦白说今天在这个国家的会堂谈轮回的问题,并不是很恰当的地方,如果大家今天是在战场上,面对着人生庄严、惨烈的死亡事实,对于死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也许就更能以一颗虔敬的心,去探讨严肃而重大的生死轮回的真象。
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一些青年,不屑地回答说不相信轮回。不相信轮回的现象,并不表示自己的层次高超,反而显出自己的思虑肤浅。否定轮回的存在,不是和别人为难,而是局限了自己的生命。没有轮回,就没有过去,更没有未来;没有未来的人生,生命是何其的短暂无奈,前途是多么的渺茫无寄!当人生遭遇重大困难的时候,有人往往会充满期望地鼓励自己说:‘不要紧!十年后再看我。’甚至犯人受刑时,也会拍拍胸脯豪迈地说:‘二十年后还是好汉一条。’有了轮回,人生还有回转的余地;有了轮回,未来的心愿终有偿尽的一天;有了轮回,生命才有下一班车可搭乘。
世间一切的现象都离开不了轮回循环的道理,宇宙物理的运转是轮回,善恶六道的受生是轮回,人生生死的变异也是轮回。宇宙物理的自然变化,譬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递,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流转,昼夜六时的交替,是一种时间的轮回。东西南北方位的转换,这里、那里、他方、此处的不同,是空间的轮回。综合观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何尝不是轮回现象的诠释?譬如风起云涌,凝聚成雨,雨水被太阳蒸发成云,云再转变成雨,如此周而复始,是轮回现象。开车使用汽油,汽油产生热能,热能变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另一种形态散布于空气之中,日久又形成一种燃料供给使用,这也可说是一种轮回。又如我们食用菜蔬,经过消化作用,排泄废物成粪便,粪便再拿来灌溉菜蔬,是一种轮回。灯光亮了又熄灭,熄灭之后又点亮,也可视为轮回的现象。
宇宙的物理变化是轮回.人生的生死变异更是轮回。根据科学家研究,我们身体的分子,没有一个是七年前的细胞,换句话说,每七年一次的新陈代谢,使我们完全脱胎换骨,变成另一个人。佛法认为整个生物界,从细胞结构,甚至更低级的生命单位或高级动物的人类,各种感受、认识等活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流行、生灭变化。有关这种肉体上的生老病死,心灵上的生住异灭,循环流转、新陈代谢,宛如车轮回转的现象,就叫做轮回。甚至忽为人子、忽为人父的人伦关系,经济金钱的调用,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都是轮回的现象。而佛教真正要阐明的是善恶六道的轮回,依佛法的意思,人生时时刻刻都在轮回之中,不过有急性、慢性的差别,慢性的变化叫做生灭,或者变异,而急性的变化就叫做轮回。众生由于思想造作的力量──业力,形成了因果相续、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而现起了天、人、鬼、畜等六种多样性的生命现象,佛教称之为生生死死的六道轮回。省菴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我与众生从旷劫以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沈片刻。”而此六道轮回的至深道理,有情愚昧却不能相信,无怪乎古人要慨歎:“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轮回并不是一个信仰体系与理论,轮回更不是用来逃避人生冷酷无情的最后裁判──死亡的心理安慰。轮回是一门解释我们前世与来生的精确科学。我们要明了轮回,相信人世有轮回,并不是佛教要我们如此去相信,当我们对轮回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过去与未来做一番的回顾与前瞻。下面我分成四点来向各位说明佛教对轮回的看法:
一、轮回思想的价值
我们相信轮回的现象,接受轮回的思想,轮回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价值?对生命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确信有轮回受生的状况,人生就有了延续,而不仅是短暂的百年岁月;有了轮回,生命充满无穷无尽的生机。人生在轮回里,这一期生命结束了,下一期生命又开始,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绵延不断,希望无限。好比燃烧薪木,一根木柴燃尽了,再加上一根,一根一根地添加上去,虽然木材各不相同,但是火焰不停地延续下去,就能薪尽火传。又好比点燃油灯,一盏油尽灯枯,再点上一盏,就能灯灯相续,为人间照破黑暗。我们的身体在六道轮回里,张三李四,天上人间,形躯虽然有种种差异,但是生命之火却燃烧不熄,智能之灯却永不止灭。轮回使我们的生命与宇宙大化一样,亘古今而常存,历万劫而弥新。汽车大王福特先生认为轮回为人生意义之所在,有了轮回,前人的经验与智能、历史的文化遗产,可以传递给后代子孙。假如我们不能将一生的经验转接到未来的话,工作只是徒劳无益的;如果文化宝藏不能留传给后代子孙的话,历史的生命有限的。
有人说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是法网恢恢,有时难免疏而有漏,佛教以为唯有在因果轮回之前,才能达到人人自由平等的境界。不管达官贵族、平民百姓都不能免于生死轮回,杜牧诗说:“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轻饶。”时间岁月是世间最公平的判官,生老病死是一视同仁的裁决者。而因果轮回并不是由阎王小鬼所操纵,也不是上帝造物者所能支配,而是由各个有情颠倒妄作的不同,招感各种的异熟报识(业识),根据有情自作的业识,而产生千差万别的苦乐果报。因此佛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坏,因缘际遇时果报还自受。”五趣六道的轮回,不管贤愚智劣、贫富贵贱,都是自己过去所作,今生所感。因此天才如六岁神童王乃庆,数学天分之高,大学教授、社会专家也难望项背。他的过人天分并不是今生所成,而是过去生中累积所成,一般人称之为夙慧,其实就是一种轮回。轮回使我们从神权的控制之中超脱出来,主宰轮回的是我们自身的业力,上帝天神既无法赐福给我们,也不能降祸给我们,一切的祸福都是我们自作自受。因此从轮回的观点来看,有情众生是个完全自由平等的个体,幸福快乐的人生,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不幸悲惨的命运,也是我们自己所造成。造物者不能为我们一手遮天,掩蔽一切的罪孽;天神也无法剥夺我们既有的功德幸福,在因果轮回之前,没有投机侥幸可言,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造物者。
人生要像车轮的转动一样,永远向前,生生不已,才能保持永恒鲜明的生命。罪业就像车轮的回旋,假以时日的忏悔改过,终有去除的一天,轮回,给众生带来无限的希望,寒冬虽长,春暖花开的日子总会到来。轮回不是口舌逞强,相信与否的问题,我们纵然顽固不信仰轮回,但是放眼宇宙的现象,自然界、人世间、物理界,甚至你我,都在轮回的圈圈里流转,如何理性地去认识轮回,跳出轮回,超越三界,转生死轮回为诸佛菩萨的菩提法轮,才是智能之举。
二、轮回疑难的解答
轮回虽然有如此深远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一般人对于轮回的存在与否、轮回的觉察、自的等问题,仍然有深刻的疑惑,我简单归纳成下列几个项目:
(一)轮回的存在对吾人究竟是好,抑或不好?
有人也许会认为人生还要再来受生轮回太痛苦了,不如一了百了,以死亡来毁灭自己的人生,佛教认为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次生命的开始,今生只是我们很多次生命里的其中一次。有了轮回,让我们知道要善于珍惜每一期的生命,不敢随意作践自己。有了轮回,让我们的生命不至消灭于一旦,能够再度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没有了轮回,死亡之后一切幻灭,人生要抱持壮志未酬的憾恨以终,是何其的悲凄,有什么美好可言呢?
(二)吾人为什么不知道有轮回
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经上说:“人生真是苦,孙子娶祖母”。什么使我们忘却过去,愚痴颠倒,甚至将过去世的祖母纳娶为妻子呢?根据中国民间流传的玉历宝钞一书的记载,人在投胎之前,一旦喝了“孟婆汤”,就会忘掉过去的种种。西哲柏拉图则认为灵魂投胎前要经过酷热的沙漠,口渴难忍,饮用“莫愁河”的清凉河水,再去转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对于过去生中的点点滴滴将遗忘尽净。罗马人则相信人在投胎时所经过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对于前生往事奈何再也思忆不起来了。
佛教主张人之所以会忘掉过去的事,是因为“隔阴之迷”。阴指的是“中阴身”,也就是我们的身体。人死了之后,下一期再投生前的精灵称为“中阴身”。“中阴身”,六根具足,状如三尺小儿,具有神通,能够穿越铜墙铁壁,去来迅速,无所障碍,唯有母亲的子宫以及佛陀的金刚座不能穿过。“中阴身”有生死的现象,七日为期,死而后生,长寿者也不过七七四十九天,短暂者仅仅二七日或三七日,便去受生轮回。由于这个“中阴身”的隔离,使我们忘记前生的种种造作,不知身为何道众生。有人也许会很遗憾地说:多可惜!如果我们有宿命通,没有隔阴之迷,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人生不是很惬意自在吗?人类果真有了神通就很快乐吗?譬如我们能够测知过去,当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堕为牛羊猪马的畜生道,那时将情何以堪呢?当我们预知自己只剩下三年的生命,还能悠游度日、逍遥生活吗?有了他心通,看到对方美丽的笑容里面却包藏祸心、口蜜腹剑,能不痛心疾首、觳觫愤恨吗?没有神通,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处,多么洒脱自在!因此宇宙人生的发展,有它自然的轨则,各安其位,遵循它的变化秩序,才能得其所哉。众生由于隔阴之迷,换了个好身体,忘记了不好的过去,何尝不是很美好的事呢?
(三)诵经超度对轮回有影响吗?
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世了,我们为他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不能帮助他脱离轮回呢?根据地藏经的说法:诵经的功德亡者能够得到二、三分,而持诵的人可以得到六、七分,因此我们应该趁着自己身强体健的时候,储备一些功德资粮,不要等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诵经超度,功德毕竟有限。诵经、超荐对于亡者究竟有什么贡献呢?好比鲤跃龙门,身价百倍,诵经好像依仗达官显贵的亲戚,人人钦羡、人人仰戴。彷佛出门旅行需要持带身份证、护照一样,诵经的功德让我们方便往生诸佛国土。一块大石头放在水中,很快就会沈陷下去,如果把它摆在船上,可以安然地运载至彼岸。众生顽强如磐石的罪业之身,透过诵经功德的慈航普渡,免于在生死大海之中沈溺。一畦稻田里,如果长满了丰硕的稻禾,纵然有一、二根莠草也起不了作用,诵经的功德可以使我们的善业禾苗增长,虽然有一些罪根埋在土里,但是不容易滋长罪。
(四)地理、风水、看时辰,对轮回有影响吗?
一般民间信仰对于婚丧喜庆,喜欢看地理风水、选时辰日子,地理师告诉你:这个房子方位不对,会影响子孙的前途;相命师指示你:这两个人八字不对,不能结婚,否则会彼此相克;结婚要选黄道吉日,出殡要挑好时吉地,不如此则疑神疑鬼、心里不安,让神权迷信控制了我们的人生。事实上,同一个黄道吉日结婚,有人幸福美满,有人不幸仳离,可见选日子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彼此如何相处、结缘才是根本之道。所谓风水、地理,应该建立在伦理、世理、心理之上,积聚阴德,与人结缘,能够如此,何处不青山,何时不良辰呢?假如我们相信有轮回,努力积德、培德,道德可以轮回;广结善缘,因缘可以轮回,积德结缘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根源。
(五)轮回的意义有实例可知吗?
人既然无法知道有过去未来,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举例证明轮回的确实不讹呢?譬如我们所穿的丝绸衣服是春蚕结成的。蚕结茧成蛹,蛹破茧成蛾,蚕、蛹、蛾三而一,一而三,说蚕不是蛾固然不对,说蚕就是蛾也不对;说蚕就是蛾也可以,说蚕不是蛾也可以,这不就是活生生可以眼见的生命轮回吗?有一个人偷摘别人的椰子,正吃得津津有味,被椰子的主人撞着了,主人很生气地揪住他说:
‘你怎么可以偷摘我的椰子呢?’
‘我没有偷你的椰子呀!’
‘咦!椰子是我种的,你明明在吃,怎么还想狡赖?’主人怒气横生。
‘嘿!你的椰子是种在地下的种子,而我吃的椰子是长在树上的果实,和你有什么相干?’此人理直气壮地辩驳。
树上的椰子是地下的椰子长成的,彼此具有轮回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像椰子的成长,又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轮转不休。
(六)轮回和无我的思想有矛盾吗?
佛教的根本教义说诸法无我,既然是诸法无我,怎么还有轮回呢?彼此不是互为矛盾吗?无我并不表示没有生命,所谓无我指我们的躯体为五蕴四大因缘假合,缺一不可,因为是因缘所生,没有本体自性,因此称之为无我。无我和轮回并不矛盾,好比一块黄金,可以做成戒子、耳环、手镯等饰物,尽管金器千变万化,黄金的本质是不变的。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忽为张三、忽为李四,甚至驴腹马胎,不断的轮回流转,人间天上走来走去,真正轮回的不是身体,而是我们身体里的主人翁。
(七)轮回的主体究竟是什么
轮回不是身体去轮回,而是我们身体里的主人翁,那么,这个主体究竟是什么呢?佛教认为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佛经上说:“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阿赖耶识是生命受生的根本识,接触种种的境缘,而产生种种的造作行为,这些行为后果的种子,储存在业识的大仓库里,依据善业、恶业的轻重,而决定有情的轮回方向。当肉体死亡的时候,阿赖耶识最后才离去;而受胎转世的时候,阿赖耶识最快投生,它才是轮回的主体根本。
(八)轮回和善恶业力的关系究竟如何?
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轮回的方向又由什么来决定?众生每日身口意三业不断的造作,或为善业,或为恶业,这些业因业缘形成两股力量,彷佛拔河比赛,如果善业的力量大,就把众生牵引至天、人、阿修罗等三善道去受生。如果恶业的力量大,众生就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去受苦,因此业力的善恶,对于我们未来生的取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积善去恶,实为谋求未来幸福的要务。
(九)各宗教说明轮回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每个宗教都承认轮回的存在,他们的目的究竟何在?譬如道教主张长生不老;基督教、天主教认为人生的目标在于进入天堂和上帝同在,获得永生;一般的民间信仰也渴求人生不死;而佛教认为人生最究极的目的,在于证入无生的境界。所谓无生的境界,就是解脱轮回、不受后有的境界。在佛教看来,长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轮回之中,唯有无生,才能从生命的煎熬痛苦之中超拔出来,才是究竟常乐的清净生命!
三、轮回五趣的证明
从历史上许多贤哲文人的记载,可以证明五趣六道的轮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明儒王阳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请您慈悲开下来看看!’
由于王阳明一再请求,知客师父碍于情面无法违抗,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房门,让王阳明进去。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闭门扉,今日还来自启,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点证明。王阳明为了纪念这件事,曾经在金山寺留下诗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
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在江西修水县的县志里,记载安徽芜湖县的女子转世为江西修水县的黄山谷的一段故事。有名的大文学家黄山谷二十六岁出任芜湖知州,有一天,梦见自己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个白发斑斑的老婆婆,在门外设香案祭拜,香案上面供有一碗芹菜面,黄山谷一闻面,端起来就吃,梦醒口齿还留有芹菜余香。黄山谷以为是自己公务忙碌成梦,心中不太在意。第二天下午睡,却再度梦见昨日的情境,醒来觉得异常纳闷,于是循着梦境,不知不觉走到一个村落,果然看到梦中的老婆婆,手中拿着袅袅的三支香,喃喃地对天祷告,奇异的是香案上正摆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芹菜面,黄山谷趋前问道:
‘老婆婆!你在做什么呀?’
‘昨日是我死去二十六年的女儿的忌辰,我在祭拜她呀!’
黄山谷一听非常惊诧,怎么正好和自己的年龄相彷,急忙再追问:
‘你女儿平日喜欢做些什么事呢?’
‘她在世的时候,喜好茹素奉佛,喜欢阅读诗书佛经,矢志不嫁,尤其喜欢吃芹菜面,因此我今天特别为她准备一碗。’
‘我能参观她的闺房吗?’
老婆婆于是带领黄山谷进入房门,只见书架上摆满了许多自己曾经读过的经书古籍,墙角并放置有一口大柜子,黄山谷好奇地问:
‘那里面都放些什么东西呢?能打开来看看吗?’
老婆婆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放些什么东西,更不知道钥匙摆在何处?黄山谷沈思了一下,彷佛忆起了什么,很快就找到钥匙,打开柜子一看,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里面放满了自己每次参加科试的文章。黄山谷终于明白眼前这位孤苦无依的老妪,竟然是自己前生的母亲,双脚一跪,诚恳地说:
‘老人家!我是你过去世的女儿,请你回去接受我的奉养。’
黄山谷将母亲迎奉回家孝养,并且还特地自题诗偈说: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是个带发的在家人,却是心向往道的法同沙门;虽然生活在五欲六尘之中,却不为俗尘所染污。歎人生似梦,身外还有拘累之身,真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禅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转世因缘,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请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纪老大,不能广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说:
‘如果你去投胎再来,我或许可以住世等你几年。’
老人拜别四祖,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请求说: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请求他们。’
‘必需你承诺答应,我才敢前去。’
这位姑娘一看暮色苍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点头答应。说也奇怪,这位没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怀孕起来,父母认为败坏门楣,就把她赶出了家门,作佣里中。后来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这位不幸的母亲想把这个不祥的孩子丢弃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抚养他成人。由于不知父亲来历,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无姓儿”。无姓儿六、七岁的时候,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一天道信禅师弘化到此地,无姓儿看到道信禅,亲热地拉住禅师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禅师一看,一个稚龄的小孩,就摸摸他的头说:
‘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师父!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无姓儿宛如大人口气地质问禅师。
道信一听,忽有感悟,赶忙问他:
‘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语说自己无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
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小小年纪,口气如此之大,实为三宝龙象,佛门法器,后来把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弟子辈出,为中国禅宗大开灿烂的花朵。民国三十一年陕西邠县百姓田三牛,家住在洞窟里,有一次遇到大风雨,洞窟倒塌,田三牛被活埋在里面。闷绝中田三牛自觉爬出了土堆,对着妻儿问着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见亲人哭成一团,没有一个人理会他的嘟嚷。他一气之下,愤而离家出走。漫步走到鸣玉池,看到一扇窄门,便挤身进去,耳边听到嘈杂的人声说:
‘恭喜,恭喜!是个白胖的壮丁哟!’
田三牛不经意之间,投生为张氏人家的子弟,取名张生有。哇哇一坠地,看到接生婆四处找剪刀,便开口说:
‘剪刀不是挂在墙壁上吗?’
把众人都惊吓得目瞪口呆,有人以为妖孽降生,主张把他溺死丢弃,还是母亲怜惜,总算保住了一条小命,从此七载缄口不言,但是前生往事却一一了然于心。田三牛转世的事情不迳而走,传到了田家人的耳中。有一次田家与邻居发生土地纷纭,不知道田契摆在何处,不得已请转世的张生有到田家寻找。说也奇怪,孩童的张生有对田家的事情彷佛了若指掌,很快就找到了田契,解决了困难。这件令人啧啧称奇的转世故事,是由前台湾省社会处副处长牟乃竑所口述,经前经济部次长王抚州证实,听说曾任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副秘书长韦德懋先生还曾经见过田三牛本人。在科学昌明的现代,仍然无法解释轮回的奇异事迹。
苏东坡和佛教的渊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过往也非常亲密。在居士分灯录里,记载东坡前生为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苏轼的母亲刚刚怀孕他的时候,梦见一位身躯瘠瘦、眼睛眇细的出家人,后来就生下了苏轼。事隔数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高安为官的时候,和真净、文圣、寿聪等三位法师时常在一起论道参禅。有一天这三位出家人同时梦见迎接五祖戒禅师,三人正在交谈时,苏轼刚巧来寺拜访。三人于是把梦境告诉苏轼,苏轼就回答自己七、八岁的时候,曾梦见自己身为僧侣,往来行化于陕右一带。真净法师听了,赶忙接口说:
‘戒禅师也是陕右人,晚年来游高安,五十年前圆寂于大愚。’细问之下,苏轼当年刚好四十九岁,大家终于了悟五祖戒和尚原来就是苏轼的前身。
中国有句成语说:“缘订三世”,表示彼此之间缘份的深远,其实这是一则动人的轮回故事。根据苏东坡的《僧圆泽传》之记载:唐僧圆泽和李源相约前往峨嵋山一游,圆泽禅师主张取道长安陆路,李源坚持行走荆州水路,圆泽禅师无奈,怃然歎息说:‘一切是因缘,由不得人也。’二人一路游来,途经南浦的时候,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妇女拿着瓦瓮在河边汲水,圆泽禅师看了长歎一声说:
‘我主张走陆路的原因,正是为了怕见到她呀!这位妇人姓王,我本当投胎为她的儿子,三年来我到处躲着她,使她怀孕了三年老是无法生产,想不到你我今日因缘已尽。三天后,你到王家来看我,我以微笑与你为证,十三年后,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们再见面。’
当天晚上圆泽禅师就无疾而终,李源依约,三天后到王家去祝贺,襁褓中的婴儿看到李源竟然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十三年后,李源到了杭州天竺寺,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鸣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高声呼叫说:
‘圆泽禅师还健朗吗?’
牧童挥手回答说:
‘李公果然是个守信用的人。’然后又引吭高歌: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在呜呜的笛声中,牵着牛冉冉而逝,留给李源无限的怅然与嗟歎!
四、如何超越轮回
我们对轮回的真象与价值已经有了正确的认知,应该进一步去探讨如何超越轮回的问题。该知轮回的真象只是方法、过程与手段,如何超越轮回才是最终的目的与希望。有人以为佛教主张因果轮回是迷信可笑,其实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无非是为袪除轮回铁链所设的妙方,因为佛教最终的目的在于超脱轮回,佛教才是真正破除轮回的智信宗教。
如何才能超越轮回?首先要明白轮回的原因。凡夫所以有轮回的现象,是由于业力的牵引。业力的善恶轻重不同,果报有种种的差异。《出曜经》上说:“伐树不伐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肉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渴爱贪欲的箭矢,使我们在六道生死之中载浮载沈,几番辛苦!如何以精进火焰,烧尽爱欲薪柴;以般若光明,照破黑业无明;持智能利剑,斩断轮回锁链,是我们寄望所在和努力方向。佛陀说:‘这是我在人间后的受生。’透过佛陀所开导的八万四千法门,人人都能够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证悟解脱轮回、无罣无碍的境界。
勘破轮回、超越轮回,进而要不畏轮回,住于轮回之中而不为轮回所染。譬如凡夫依业力而去轮回,二乘急于解脱轮回,而菩萨以大愿力,发愿再来轮回转生,譬如观世音菩萨的倒驾慈航救度众生,慈航法师的乘愿再来之自我期许。在净土圣贤录中载有许多的大德高僧祈求往生净土,甚至暂住兜率净土,再来人世帮助众生。西藏喇嘛圆寂之后,必定再转世人间,譬如达赖喇嘛、班禅喇嘛,他们的事迹都历历可考。这些古圣前贤以菩萨的悲心大愿,“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不做人间逃兵,甘为苦海慈航,好比莲花生于淤泥而不染,虽然再来娑婆恶世轮回,但是却没有生死的痛苦。他们这种勇于投身轮回,而不为轮回所苦的悲行,才是真正超越轮回的圣者。佛陀在他自己的本生谭里,有时为天神,有时为畜生,有时为沙门,有时为王侯,轮回不息,实践六度万行的菩萨道,忙碌于度化众生、成就菩提的佛事。
沩仰宗的祖师沩山灵佑禅将要圆寂的时候,弟子依依不舍地问他:
‘师父!以您的修持道行,涅槃之后将往生何处?’
‘老僧百年之后要到山下农家去出生,做一头老牯牛。’
‘唉呀!师父您这么有修行,怎么会投胎做畜生呢?’弟子们诧异万分地追问。
‘你们不相信啊?!可以在那头水牯牛的左胁下找到“沩山灵佑僧”五个大字,那就是我。’
弟子们听了都悲伤不已,依照遗言举行荼毗之后,果然在山下农庄发现一头初出生的水牯牛,左边腋下赫然发现师父的名字。弟子们看到师父转世的水牯牛在烈日之下犁田拉磨,赶快花钱把牠买回来养老,舍不得让牠耕作,每天拿上好的青草餵食。说也奇怪,水牯牛却寸草不进、滴水不喝。没有办法送回农家,水牯牛工作之后,才快快乐乐地吃草。
沩山灵佑禅师种“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的慈悲,不是浅见劣根的弟子们所了解的,这种生死海中做道场,轮回城里乐自在的高行怀抱,才是真正彻悟轮回、了脱轮回的菩萨!
今天对各位说明佛教对轮回的看法,最主要是希望大家对未来的生命抱持信心与光明,相信生命是不会消灭的,死亡只是房子败坏了,再搬一栋坚固豪华的房子;死亡如同衣服破旧了,再换一件崭新美丽的衣服。在无始以来的生命流转里,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庄严殿堂早一日修建完善,把自己的华丽法衣早一日缝制完美,祝福各位都能超越轮回,解脱轮回,在无尽的轮回之中成就菩萨慧命!
光明佛坛
已有50余万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白癜风有那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