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运动机能障碍 > 症状体现 > 运动和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运动和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运动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对大脑的发育有着积极意义。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要求6岁幼儿身体素质指标分别是:

10米折返跑:男5.8s;女6.1s

立定跳远:男cm;女cm

网球掷远:男12m;女8m

双脚连跳:男4.4s;女4.6s

坐位体前屈:男14.4cm;女16.7cm

走平衡木:男2.7s;女3.0s

01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是机体各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的协调、肌肉的协调和动觉的协调。神经的协调是指在完成各种练习时,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相互协调配合,其中包括神经系统中不同组织结构的参与以及高、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支配。肌肉的协调是指肌肉的适宜和合理用力——肌肉用力的大小程度和时间程序即肌肉紧张和放松的相互配合。动觉的协调是指身体各部分环节在空间和时间活动上的配合。运动协调能力影响因素包括:有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度(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先天遗传、对不同刺激条件的分辨能力、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维的敏捷度、神经类型、训练等。由于生命在于运动,认知学习的很多能力都是从运动协调能力迁移过来的,所以很多幼儿智力量表都把运动能力作为评估个体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运动协调能力不达标不仅仅影响其体育成绩,更为可怕的是会牵连个体的学习能力。现代孩子普遍存在运动协调不达标问题。

02粗大肌肉运动

粗大肌肉运动是指有关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动作,由大肌肉群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肌和三头肌等来完成。比如抬头、转头、俯撑,翻、坐、爬、站、走、跑、跳、钻、滚、扔、接、撕、拉、拽、打等动作。追踪研究表明:这类孩子将来要么学业后劲不足,要么高分低能。6岁孩子运动能力应该达到的主要指标:走跑:以脚尖行走4~5步;能在一条线上脚跟相接脚尖的走;能连续走20~30分钟的路程;能独立在马路道沿上走10米;能在指定范围内倒退走且不碰撞别人;跑的时候会躲闪。跳:会跳绳;能跳过25厘米的障碍物;起跳时已能有意识地摆臂助跳,蹬腿和摆臂比较协调,落地时能有意识地屈腿缓冲;单脚落地时能不停顿地继续向前跑;连续跳跃时动作连贯较好,且有较合理而稳定的节奏;对跳跃的结果比较关心,并能根据跳跃任务主动调节用力的大小。投掷:能熟练掌握肩上、双手超过头顶做投掷动作,且全身能较协调地用力,投掷的速度与准确性明显提高。平衡:能在10~15厘米宽,30~45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跑动、跨越低障碍,可以双手或单手持物走(跑)过平衡木。其他:滚圈或滚球时能较好地控制圈或球的滚动方向。握住单杠吊起来2分钟、汉字描红,静坐听故事15分钟。

03运动能力发展不足的主要表现

粗大肌肉运动能力不足的孩子主要表现为:

●走和跑时不容易坚持直线;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跑步容易与其他小朋友碰撞,跑步转弯不灵活。

●跳绳时手抡绳和脚跳起步调不一致,双手抡绳的速度不一致。

●单脚跳重心不能落在主力腿上,常摔倒。

●投掷球或物品时,无法抛出抛物线,做好接球准备却总是接不住。

●拍球数量不超过15个,手腕不会用力。

●走平衡木速度慢,精神紧张,摇摆晃动。

孩子的精力总是比大人多很多,运动时消耗孩子大部分的精力,上课就不容易精神不集中,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若该动不让动,上学必多动;学前任其活动,动够上学不动”。若孩子的大肌肉运动能力不足,则可以通过头顶书前进倒退绕走障碍、沿直线爬行、抛接球、点点连线(在纸上将两点连成直线)、抄写数字等训练大肌肉运动能力。

04强化训练

有人曾经经验性地总结说:“生命在于运动。若该动不让动,上学必多动;学前任其活动,动够上学不动。”其实不仅如此。运动协调能力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许多研究都证明,儿童在运动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对大脑的发育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教师能做到的就是组织一些运动性的“补偿”活动,“偿还”孩子运动学习的机会,通过练习掌握运动技能,从而达到矫治缺陷的目的。您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达标了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gph.com/zztx/12786.html